中國駐莫桑比克大使李春華13日在馬普托接受本臺記者專訪時表示,中莫兩國農業合作已經初顯成效,這有助于莫桑比克實現糧食自給自足,也會為中非農業合作發揮示范效應。
位于非洲南部的莫桑比克擁有良好的農業稟賦。該國可耕地面積為3600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45%,但由于農業生產水平落后,大部分耕地尚未有效開發利用,仍需大量進口糧食。與很多非洲國家一樣,糧食安全是莫桑比克必須應對的挑戰。
中國駐莫桑比克大使李春華表示,中莫兩國于2007年開展農業技術合作。根據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精神,中方在莫桑比克建設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幫助該國提高農業生產,解決糧食短缺問題:“農業中心建成后,中方派遣專家協助莫方工作,開展水稻、玉米、棉花和蔬菜示范種植,對當地農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格布扎總統多次在會見我時談到,對中莫農業合作寄予厚望,希望通過引入新的生產技術,提高糧食生產水平,同時也把中國投資引進莫桑比克來。”
在兩國有關部門的積極推動下,湖北萬寶公司、湖北禾豐公司、中非棉業公司等中國民營企業赴莫開展農業領域投資。李春華表示,萬寶公司在莫桑比克加扎省賽賽市開展的水稻種植、加工項目,已經展現了社會經濟效益:“萬寶公司用不到三年的時間,開墾了10萬畝土地(15畝為1公頃),建成了4個現代化農場。根據發展計劃,明后兩年將擴種20萬畝水稻,屆時將形成30萬畝水稻的種植規模。這家公司將規劃今后帶動周邊農民種植120萬畝水稻。到那個時候,賽賽地區將成為名副其實的莫桑比克南部糧倉。”
李春華指出,一些西方輿論認為,中國重視發展與莫桑比克的農業合作是“因為中國缺糧”,“打算把在當地生產的糧食運回國去”,他對此予以駁斥:“我們和非洲、和莫桑比克開展農業合作,主要是為幫助當地實現糧食自足和糧食安全。幾家中國公司在莫桑比克生產的糧食都是在當地銷售、當地加工,并不像西方國家所說的那樣來這里掠奪。莫桑比克領導人和社會各界都是持歡迎的態度。”
李春華說,中莫兩國農業合作初顯成效,這得益于兩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有關企業的積極參與。繼續推進這種合作將有助于莫桑比克實現糧食自給自足,也將為中非農業合作發揮示范作用:“莫桑比克政府決定在全國推廣中國農業先進種植技術,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農業合作,不斷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實現糧食自足的夢想。中莫兩國的農業合作,展現了中非農業合作的廣闊前景,有助于非洲國家借鑒成功經驗,并重視與中國開展農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