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九寒天,冰冷沁骨。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高新街道周西村楊敬國的草莓大棚里卻春意無限,熟透的草莓鮮艷欲滴。
早前,楊敬國種過草莓,因為種植基地遠離縣城,加上技術不成熟,賠了個底朝天。去年,高新街道借助緊鄰縣城的區位優勢,先后在周東、周西等村引入草莓、圣女果、櫻桃等農業采摘項目,形成了觀光采摘一條街的規模效益。正是瞅準了這一時機,楊敬國承包了30畝地,種上了草莓和櫻桃。
“不愁銷路主要是看質量。”楊敬國說,他的草莓大棚完全不用化肥,把大豆、花生、玉米磨成粉,混合處理后做肥料;授粉不靠人工靠蜜蜂,除蟲用粘蟲板、殺蟲燈;澆水時摻牛奶,在葉面上也定時噴灑牛奶。由于草莓種植過程中容易感染病菌,楊敬國還用“以菌制菌”的辦法代替農藥噴灑,保證了綠色生產。
楊敬國坦言,發展農業受到的制約因素相對較多,科技和規模是關鍵。近年來,為讓農戶嘗到規模化生產的甜頭,鄒平縣建立健全了縣、鎮、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縣財政每畝獎勵100元鼓勵引導種糧大戶流轉土地。目前,全縣新增土地流轉面積8000畝、現代農業項目122個、現代農業示范園6家、生態牧場88家。同時,縣財政每年還列支500萬元扶持發展綠色蔬菜、現代畜牧養殖、特色林果等現代農業項目。此外,在農業科技推廣上,也對農戶進行全程技術指導和規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