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哥、牛嫂本不姓牛,卻通過養牛走上了致富路。在遼源市西安區燈塔鎮碾山村,提起老李家養牛的事,家喻戶曉。
6月18日下午,伴著蒙蒙細雨,記者來到碾山村2組李光玉的養殖場。寬敞整潔的牛棚里,40多頭牛在槽前吃著草料,幾只小牛犢依偎在母牛身旁,李光玉的妻子孟凡艷正拿著鐵鍬清理牛糞。
“家里的大牛比人金貴,每天都要先清理好棚里衛生,給牛喂上草料,忙活完我們才能吃飯。”孟凡艷邊說邊放下手里的鐵鍬,又拿起掃帚。
同行的村黨支部書記徐鴻福介紹:“這夫妻倆是村上的致富能手,養牛已經10來年了,從小打小鬧到現在飼養上規模,一步步自己摸索,現在所有養殖過程中的技術問題都能自己解決,人工授精成功率達到97%。這不,他家有一頭牛剛下完牛犢有點感染,李光玉到城里去買藥了。”
正聊著,冒雨回來的李光玉直奔牛棚,熟練地給牛敷藥、打針。“現在黨的政策好,雖然我們沒念過大學,文化水平低,但可以靠體力賺錢。”
對于李光玉來說,創業過程還算順利。他一直專注養殖技術,妻子也支持他,每天不辭辛苦地跟他一起管理、照料這些牛。趕上下牛犢的時候,他們整晚看著。這幾年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最多時達到近百頭。
如今,李光玉和妻子把精力都投入到養牛上,他們飼養的西門塔爾牛不僅肉質好,產奶量也高。對未來發展兩口子已做了一個很牛氣的“五年規劃”:力爭5年內存欄達到300頭。到那時,再建個奶站,讓全市人都喝上碾山村的純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