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河區東棘坨鎮,只要提起侯慶勇,人們都說他是個頭腦靈活、敢為人先的新型農民。因為多年來,侯慶勇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摸索出了一套養殖狐貍和貉子的方法,走上了致富路。
侯慶勇是小蘆村農民,搞狐貍養殖近十個年頭了,飼養的狐貍也從最初的幾十只到現在的500多只,也嘗到了致富甜頭。不過,經過走訪調研,他了解到北方狐貍養殖市場行情千變萬化,因此,侯慶勇并沒有一味地擴大養殖規模,而是把重點放在了養殖技術上。
“按現在行情,狐貍的市場價格是很低迷的,咱也控制不了,因此,咱就從養殖技術入手,把狐貍的個數提高起來,成本價格相對就低了”侯慶勇說。
同時,侯慶勇還狠抓飼料配比和疾病防治,天天在狐舍里觀察狐貍的習性和生活規律,研究、摸索養殖經驗,“咱這狐貍是從野生馴化來的,晝伏夜出,白天應該少喂點,晚上往后拖延點,多喂點,它也很少得病,比豬、牛、羊好養。”侯慶勇介紹。
雖然狐貍相較于其他家畜好養,不過在狐貍懷孕期間可得要精心呵護。
侯慶勇告訴記者,每年6月是狐貍產仔期,通常一只母狐一窩能產崽10只左右,但幼崽存活率常常只有一半。狐貍在懷孕時候非常‘矯情’,誰家結婚放個鞭炮或者雨天打幾個大雷,都容易致其流產。懷孕期間,母狐貍需要靜養,食物要保持新鮮,還要吃高營養食物,雞蛋、牛奶等是它的最愛。
在此基礎上,侯慶勇又增加養殖種類,提高養殖技術,購進了200多只貉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侯慶勇今年養殖的狐貍和貉子皮毛發亮,早就被收購商訂購一空。狐貍和貉子的特色養殖,形成了侯慶勇養殖場的“雙保險”,也成了他增收致富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