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平頂山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促進糧經飼三元結構調整,實現玉米種植和養殖飼料用糧有效對接,我市將以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為依托,3年內建設65萬畝玉米飼料糧基地。今年,我市財政已投資1300萬元,在舞鋼市、寶豐縣、郟縣、魯山縣、葉縣建成30萬畝飼料糧基地、12萬畝玉米全株青貯基地。
我市在調結構、提品質、接市場上下功夫,一方面鼓勵種糧大戶和種植合作社發展飼料糧生產,把基地建在種糧大戶和農業合作社流轉的土地上,通過規模種植,提高飼料玉米基地建設水平,另一方面依托飼料企業和養殖企業流轉土地,把基地建在規模較大的飼料企業、養殖企業周邊鄉村,通過飼料企業、養殖企業的消化解決產品銷售問題。基地內生產的玉米要達到無重金屬殘留、無藥殘、無轉基因要求,確保生產安全。
針對我市玉米在正常收獲時含水率比較高,加上收獲期雨水偏多,易造成玉米發霉、黃曲霉素超標等問題,市農業、農機等部門大力推廣玉米烘干設備應用,提升玉米品質,確保畜產品安全。今年市政府已安排300萬元用于玉米烘干設備累加補貼,新發展玉米烘干機械49臺(套),日處理能力在1200噸以上,能夠滿足30萬畝玉米的烘干作業。
在產銷銜接上,我市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引導培育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參與基地建設,形成規模效應。目前,全市有230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飼料糧建設。同時,我市搭好種植、飼料收儲加工和養殖企業三方的溝通銜接平臺,搞好組織服務,引導三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實施訂單生產。今年,全市飼料糧訂單生產面積達20萬畝,訂單銷售的價格一般比市場價高出5%以上,而且有保障條款,可以有效地保護農民利益,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