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茶產業的一次盛會,是中國茶進一步融入世界的一場盛會。”農業部部長韓長賦這樣看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經過4天的展示交易,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實現交易額近6780萬元,其中茶葉現場交易額4920萬元、交易量25.5噸。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產茶國和茶葉消費市場。2016年,中國茶園面積287萬公頃、產量240多萬噸,種植規模世界第一,消費量超過200萬噸,是世界上唯一生產綠、紅、青、黑、白、黃六大茶類的國家。
向規模要質量
茶農已經嘗到了茶產業的甜蜜。高高低低的小土丘上,一排排茶樹沿山勢整齊地梯級而上。廣西昭平縣昭平鎮馬圣村茶農黃金鳳在當地的有機茶園打工,一年能掙到2萬多元。“我家里一畝地也種上了茶。現在白天來茶園上班,下班后照看自家茶樹。”
雖然我國茶葉產量和種植規模都是世界第一,但中國茶產業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大而不彰的問題依然很突出。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曾衍德表示:“國內眾多茶葉企業的產值,還不如英國立頓一家公司規模大。”
需求側召喚著茶葉產業轉型升級。據統計,目前我國城鄉居民人均茶葉年消費量1.3公斤,已成為城鄉居民的第一大天然健康飲品。據預計,我國人均茶葉年消費量將年均增長6.4%,到2020年將達到1.7公斤。
從世界角度看,茶是消費量僅次于水的一種世界性飲料,目前全世界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茶葉消費習慣,有超過20億人在飲茶,并且飲茶人數還在持續增加。“一帶一路”貫穿歐亞大陸,涉及44億人口,這一區域也是全球最重要的茶葉生產和消費地區。“茶業發展要以中華茶文化為引領,讓茶與茶文化成為‘一帶一路’地區人民相知相交的紐帶。”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說。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茶葉規模化經營成為茶產業的當務之急。中國農科院茶葉所林智表示,這次茶博會成立中國茶產業聯盟,就是引領做強中國茶產業,助力茶產業轉型升級。5月17日,農業部牽頭成立中國茶產業聯盟,聯合157家大型茶葉企業集團及科研單位,將聚力技術創新、共拓市場,引領做強中國茶產業。許多艱巨的任務擺在這個新成立的茶產業聯盟面前。
聚力技術創新。加強科企合作,共同推進茶樹育種創新、技術集成創新、加工工藝創新、產品創新。針對符合質量要求的原料供應不能滿足企業需求的問題,引導企業通過訂單生產、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與農民合作社共建緊密型茶葉生產基地。發展種苗統繁統供、病蟲統防統治、肥料統配統施等社會化服務,保障茶葉質量安全和原料穩定供應。
聚力市場拓展。加強信息監測,建立聯盟信息平臺,加強成員企業產銷數據采集與分析,科學研判趨勢,及時發布信息,引導企業有序發展生產。加強市場研究,組織相關力量開展市場調研,引導企業根據市場需求,生產適宜不同消費群體和出口需要的茶產品。促進產銷銜接,組織成員企業與大型茶葉專業市場及電商平臺等對接,展示產品,擴大市場份額。此外,還要組織聯盟企業聯合開拓國際市場,提高中國茶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向品牌要影響力
重慶萬州茶商何開龍經營著聚緣川秀茶葉有限公司,他在萬州新鄉鎮治華村,有3000多畝的老茶園,樹齡40多年,正值高品質采摘期,當地400多村民在此務工,具有區位優、生態優、品質優、安全優四大特點,但茶葉還是叫好不叫座。
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推選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所長楊亞軍說,從供給側看,中國茶產業當前最突出短板還是缺少消費者喜聞樂見的品牌。
叫響茶葉品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個系統工程。好品牌的根基,始終是產品質量,需要制定茶葉種植標準、加工標準、產品標準及品牌使用規則,完善區域公共品牌和企業品牌標準體系。參與實施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有機肥替代化肥等項目,切實推動按標生產,提高產品的質量檔次,提升品牌價值。搭建茶葉營銷推介平臺,組織聯盟企業組團參加國內外茶葉博覽會等,宣傳茶葉品牌,擴大品牌影響。
打造茶葉品牌,讓中國茶葉暢銷“一帶一路”。斯洛文尼亞副總理兼農林食品部部長戴揚·日丹是出席這次茶博會最高級別的外國政府官員,他對近幾年中斯兩國在農業領域簽署的合作備忘錄,以及不斷鞏固的雙邊關系贊不絕口。此次茶博會吸引了來自47個國家的代表參加。
“中國茶葉有很多好的牌子。”對于本國茶消費量巨大,主要靠從中國進口的阿爾及利亞來說,推動茶貿易互利互惠,拓寬農業合作空間是駐華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此行的主要目的。
5月20日,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組委會公布了“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稱號,分別是:西湖龍井、信陽毛尖、安化黑茶、蒙頂山茶、六安瓜片、安溪鐵觀音、普洱茶、黃山毛峰、武夷巖茶、都勻毛尖。另外,福鼎白茶等17個品牌被組委會授予“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稱號。
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表示,這次茶博會有兩大突出特征。提振信心,引領中國茶產業大發展。茶博會首次集中展示了中國茶產業發展成就,是農業部促進茶產業轉型升級、實踐中國茶產業頂層設計的重要一步,為茶產業發展提供了戰略指引。多元營銷,提升“中國茶”國際影響力。通過舉辦“世界茶鄉·中國之夜”品茶會,開通茶鄉游、茶事體驗等旅游專線等活動,使“品茗千年中國好茶”的主題得到了全面的傳播和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