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推行茶葉多元化發展。該縣根據市場需求,積極探索和優化茶葉產品結構,目前凌云茶共有綠茶、青茶、白毫茶、紅茶、黑茶等20多個品種,其中,紅茶、黑茶等高檔茶葉品種的市場需求明顯上升,產量產值增速呈突破性增長,全縣中、高檔茶葉生產的比重明顯加大,呈現“百花齊放”,“多元競發”的良好發展格局。
推廣“三化”生產,提升產品質量。該縣以建設清潔化、標準化、無公害化生產為抓手,加大茶葉設施設備投入力度,不斷改進茶葉生產環境,全面實行茶葉無害化、標準化生產和茶葉產品質量體系認證,確保茶葉優質、安全。從近期凌云浪伏茶葉有限公司和八桂凌云茶葉有限公司購置改進的紅茶、綠茶生產線投產后可以看出,凌云縣基本告別了沒有清潔化、標準化、自動化加工生產線的歷史,開創了清潔化、標準化、自動化茶葉生產的新局面。
政策扶持產業,激發產業發展潛力。近年來,凌云縣制定出臺了《凌云縣扶持茶葉茶葉發展獎勵激勵暫行辦法》等系列優惠政策,對從事茶葉生產和實行標準化經營管理的茶葉企業進行扶持和獎勵,今年全縣共表彰了12家茶葉企業,獎勵資金達12.4萬元,同時扶貧、科技等涉農部門利用項目資金扶持茶產業發展達800萬元以上,使全縣有茶采面積急速增加,今年有采面積達9.1萬畝,比去年增加3000畝,為茶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注入了活力。
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茶園產出率。該縣結合“十百千”茶園低產改造項目,派出技術人員適時深入茶場、村屯開展茶葉實用技術培訓,重點對茶園施肥、茶樹修剪、鮮葉采摘、茶園管理、茶葉加工、質量安全等環節進行培訓指導。據統計,今年全縣共深入重點產茶鄉鎮開展茶葉技術指導培訓服務13期,培訓茶農2200多人次,提高了茶農依靠科技管茶、護茶的能力和素質,保障了茶葉的質量安全,提高了茶園產出率。
以展銷平臺為推手,擴大茶葉品牌影響力。該縣堅持每年充分利用農產品交易會、東盟博覽會、茶葉評比大會等時機,認真組織全縣茶葉企業參加展銷和評比活動,不斷擴大凌云白毫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今年在凌云本縣成功舉辦了凌云茶交易會活動,共有縣內外65家茶葉企業參加了展銷活動,茶葉產品總交易量達28374.8公斤,交易總額為448.58萬元。同時,精心組織浪伏、八桂凌云、宏鑫、偉利等茶葉企業參加第七屆廣西春茶節和全國第三屆“國飲杯”茶葉評比活動和第十一屆中國—東盟博覽會農業茶葉展活動,所選送的茶葉產品分別榮獲特等獎、一等獎。其中,八桂凌云茶業有限公司首次與東盟簽約,成為2014中國—東盟指定接待用茶供應商。
加快有機茶園標準化建設,增強茶葉示范基地引擎。今年,該縣加大了資金投入,組織實施了有機茶標準園建設示范項目和“十百千”產業化扶貧示范茶葉低產改造項目,總投資超過1000萬元。目前,有機茶標準園建設示范項目已竣工驗收,“十百千”產業化扶貧示范茶葉低產改造項目正在有序推進。項目實施后,受益農戶年均增收將達4900元以上,人均增收1260元以上,成為茶葉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注重協會建設,提高茶葉產業運作水平。該縣加強對茶葉協會的組織建設,充分發揮茶葉協會的職能作用,建立了上聯政府、下聯茶農,內聯企業、外聯市場的產業發展運作機制,進一步提高了茶葉協會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提升的能力,為產業的騰飛增添了新的驅動。
據了解,今年凌云縣茶園面積達11.2萬畝,其中有采面積9.1萬畝,無公害茶園面積6.1萬畝,有機茶面積1.39萬畝, 通過有機轉換認證茶園面積0.67萬畝。全年干茶產量4909噸,比上年同期增長8.4%,產值達3035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5%,茶農戶均收入26959元,人均收入6020元,比去年增長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