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映山紅”的誕生,許火金道出一段故事:10多年前,他在火車上給一位山東老人讓座,老人答謝了他一顆桃子,個大色艷,吃來鮮甜可口。許火金忙向老人詢問其品種,希望引進蕪湖種植,老人笑言這是北方的獨特品種,在江南種不出這樣的口味。許火金為此專門去了一趟山東,結果帶回的桃苗未曾養活。看到許火金滿臉沮喪,老人將蕪湖的本地品種帶回山東,希望通過品種改良,培育出一種能在蕪湖種植的冬桃品種。功夫不負有心人,2008年,老人致電許火金:新品種培育出來了。趁熱打鐵,許火金將老人禮聘為技術顧問,一步步完善了冬桃種植技術,2011年成立公司,首批種植了300畝桃樹。
“別人的桃子已經熟透了,我的桃子還只有乒乓球那么大,因為儲存養分的時間更長,所以我們的冬桃含糖量更高,口感更好,由于硬度好,也更耐藏,放在冰箱里可以吃到過年。”據許火金介紹,“映山紅”是該公司自己發現、選育的優良冬桃新品種,因為成熟時間填補桃類市場空缺,經濟效益顯著。今年首批冬桃掛枝,如果公司15萬公斤全部售罄,可為企業帶來600萬元的收入。冬桃不“冬眠”的秘訣何在?許火金告訴記者,他們選取適宜本地環境的優良桃苗培育,一年后取中華壽桃的新枝芽作為接穗,以桃苗為砧木進行嫁接,然后用塑料薄膜將嫁接口包裹起來,露出接穗呼吸,待桃樹花期前再做降溫處理,桃樹因而能夠安然過冬。通過此法培育的新品種,在品相及品質方面甚至優于北方生長的冬桃。
記者到六郎鎮采訪時,許火金的電話一刻也沒停歇,“都是江蘇、浙江的客商打來的。”他告訴記者,現在公司有三種培育模式:一是大田栽培兩年結果,畝收20-30萬元;二是大棚延遲栽培,春節采摘,最高收入能達30-50萬元;三是大棚盆景延遲栽培,春節上市時畝收入可達100-200萬元。由于基地區位條件好,公司將目光瞄準了觀光體驗型農業,“自摘自吃”讓這里成了自駕族的樂園。冬桃種植的高附加值讓周邊農戶紛紛艷羨、前來取經,許火金也在積極尋找“冬桃合伙人”,下一步,他希望能夠將“映山紅”冬桃打造成六郎鎮特色農業的一張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