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金紋細蛾,屬鱗翅目,細蛾科,主要為害蘋果,同時也為害梨、桃等。該蟲以幼蟲在表皮下潛食葉肉,形成褐色線條形蟲斑,影響葉片的光合作用,削弱樹勢,嚴重時整株葉片枯萎,早期脫落,是當前果樹的重點害蟲之一。2004年,北京農業職業學院科技園桃樹上的金紋細蛾為害非常嚴重,一片葉上有6~7頭幼蟲, 70%~80%的葉片枯萎,嚴重影響了果品的產量和質量。此蟲一年發生5代,第二代以后世代重疊,而且幼蟲在表皮下隱蔽起來潛食為害,防治起來比較困難。通過二年的實際觀察與防治,取得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綜合防治方法。
1.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2.5~3毫米,體金黃色,頭頂有銀白色鱗毛,前翅狹長,基部有三條銀白色的縱帶,翅端前部前緣有3個銀白色爪狀紋,后緣有1個三角形白斑,后翅狹長,尖細,灰褐色,緣毛甚長。
幼蟲,體長6毫米,體扁平,頭三角形,前胸寬,體乳白色,半透明,老熟幼蟲體長,頭扁平,體黃白色,體毛較長,白色。
卵,扁橢圓形,乳白色,半透明,后變為暗褐色。
蛹,體梭形,黃褐色,體長4毫米左右,藏于白色“H”形繭中。
2.為害狀況 以幼蟲從葉背表皮下蛀入葉內,取食葉肉,葉肉中有黑色蟲糞,被害葉僅剩表皮,外觀呈黃豆粒大小的泡囊狀,葉正面隆起成屋脊狀,出現許多網眼狀的白色斑點,嚴重的每葉有10~20個蟲斑,全葉皺縮,提前落葉,影響樹體營養儲存、果實膨大、及翌年萌芽開花。
3.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5代,以蛹在受害葉背面作“H”形白色繭中越冬。各代成蟲發生盛期:越冬代4月中旬,第一代5月底至6月上旬,第二代7月上旬,第三代8月上旬,第四代9月中下旬。第二代成蟲以后世代重疊,直至10月上旬結束,成蟲從不間斷。成蟲有較強的趨化性和趨光性,多在早晨或傍晚活動,誘蛾量自6月下旬逐漸增多,一直到9月中旬誘蛾量陸續下降。一般春季發生輕,秋季發生重。卵散產在嫩葉背面,卵期3~9天。第一代幼蟲為害在5月上中旬,為害樹冠下部新梢基部1~4片葉。第二代幼蟲為害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仍以樹冠下部成齡葉為主。自第三代以后出現世代重疊。第三代為害在7月上中旬,為害量逐漸加大,向樹冠上部擴展。為害嚴重時,7月下旬開始出現落葉。第四代幼蟲為害在8月中下旬,9月中旬自10月上旬第五代幼蟲陸續化蛹越冬,大量不能化蛹的幼蟲不能越冬被凍死。
4.關鍵防治期 蘋果金紋細蛾是以幼蟲鉆在葉片內隱蔽為害,發生代數在五代以上,到了后期出現世代重疊,蟲態混雜,防治適期很難把握,但是每年春季發生的第一二代比較整齊,是全年防治的關鍵時期。
5.蟲情測報 因蘋果金紋細蛾成蟲有趨化性,用含有性外激素的誘芯制成水碗誘捕器(將誘芯懸掛在幼捕器的正上部,誘捕器內盛清水,并加少許洗衣粉),懸掛于樹上,選歷年為害嚴重的園區,每隔50米掛1個,每天上午10點以前,記載誘蛾數量,撈出蟲尸,加足水量,統計分析成蟲發生盛期,各代成蟲發生盛期向后推7天左右,是幼蟲發生盛期,立即發出幼蟲防治預報。
6.防治方法
6.1秋季落葉后至翌年早春羽化前,清掃果園中的落葉,剪除樹冠內的內堂枝、下垂枝、過密枝及樹冠下的萌條,并將落葉及剪下的枝條集中深埋或燒毀,壓低越冬蛹的基數。
6.2 4月上旬,依據成蟲有趨化性的特點,在各代成蟲羽化期,用性誘劑做成水碗誘捕器,懸掛于樹冠內,每667平方米懸掛5~6個誘捕器,誘殺雄性成蟲,7月上旬及8月上旬成蟲發生盛期應更換誘芯,提高性誘防治效果。
6.3 4月中旬,依據成蟲有趨光性的特點,各代成蟲盛期,夜晚在園區附近懸掛日光燈,燈下放置水盆,誘殺成蟲。
6.4從5月上旬開始,第一、二代幼蟲發生期比較整齊,是全年防治的關鍵時期,依據蟲情測報預報情況,在幼蟲發生期,噴灑生物農藥(昆蟲調節劑)20%殺鈴脲懸浮劑5000倍、25%滅幼脲3號懸浮劑2000倍、BT生物農藥等,可以防治低齡幼蟲及部分成蟲和卵,如果錯過低齡幼蟲期,可以用25%的滅蛾凈、48%樂斯本乳油1500倍、25%溴氰菊脂3000倍、20%滅掃利3000倍等殺蟲劑防治老熟幼蟲及部分成蟲和卵。
6.5保護桃小蜂、姬小蜂等天敵,能消滅部分蟲卵。
1.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2.5~3毫米,體金黃色,頭頂有銀白色鱗毛,前翅狹長,基部有三條銀白色的縱帶,翅端前部前緣有3個銀白色爪狀紋,后緣有1個三角形白斑,后翅狹長,尖細,灰褐色,緣毛甚長。
幼蟲,體長6毫米,體扁平,頭三角形,前胸寬,體乳白色,半透明,老熟幼蟲體長,頭扁平,體黃白色,體毛較長,白色。
卵,扁橢圓形,乳白色,半透明,后變為暗褐色。
蛹,體梭形,黃褐色,體長4毫米左右,藏于白色“H”形繭中。
2.為害狀況 以幼蟲從葉背表皮下蛀入葉內,取食葉肉,葉肉中有黑色蟲糞,被害葉僅剩表皮,外觀呈黃豆粒大小的泡囊狀,葉正面隆起成屋脊狀,出現許多網眼狀的白色斑點,嚴重的每葉有10~20個蟲斑,全葉皺縮,提前落葉,影響樹體營養儲存、果實膨大、及翌年萌芽開花。
3.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5代,以蛹在受害葉背面作“H”形白色繭中越冬。各代成蟲發生盛期:越冬代4月中旬,第一代5月底至6月上旬,第二代7月上旬,第三代8月上旬,第四代9月中下旬。第二代成蟲以后世代重疊,直至10月上旬結束,成蟲從不間斷。成蟲有較強的趨化性和趨光性,多在早晨或傍晚活動,誘蛾量自6月下旬逐漸增多,一直到9月中旬誘蛾量陸續下降。一般春季發生輕,秋季發生重。卵散產在嫩葉背面,卵期3~9天。第一代幼蟲為害在5月上中旬,為害樹冠下部新梢基部1~4片葉。第二代幼蟲為害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仍以樹冠下部成齡葉為主。自第三代以后出現世代重疊。第三代為害在7月上中旬,為害量逐漸加大,向樹冠上部擴展。為害嚴重時,7月下旬開始出現落葉。第四代幼蟲為害在8月中下旬,9月中旬自10月上旬第五代幼蟲陸續化蛹越冬,大量不能化蛹的幼蟲不能越冬被凍死。
4.關鍵防治期 蘋果金紋細蛾是以幼蟲鉆在葉片內隱蔽為害,發生代數在五代以上,到了后期出現世代重疊,蟲態混雜,防治適期很難把握,但是每年春季發生的第一二代比較整齊,是全年防治的關鍵時期。
5.蟲情測報 因蘋果金紋細蛾成蟲有趨化性,用含有性外激素的誘芯制成水碗誘捕器(將誘芯懸掛在幼捕器的正上部,誘捕器內盛清水,并加少許洗衣粉),懸掛于樹上,選歷年為害嚴重的園區,每隔50米掛1個,每天上午10點以前,記載誘蛾數量,撈出蟲尸,加足水量,統計分析成蟲發生盛期,各代成蟲發生盛期向后推7天左右,是幼蟲發生盛期,立即發出幼蟲防治預報。
6.防治方法
6.1秋季落葉后至翌年早春羽化前,清掃果園中的落葉,剪除樹冠內的內堂枝、下垂枝、過密枝及樹冠下的萌條,并將落葉及剪下的枝條集中深埋或燒毀,壓低越冬蛹的基數。
6.2 4月上旬,依據成蟲有趨化性的特點,在各代成蟲羽化期,用性誘劑做成水碗誘捕器,懸掛于樹冠內,每667平方米懸掛5~6個誘捕器,誘殺雄性成蟲,7月上旬及8月上旬成蟲發生盛期應更換誘芯,提高性誘防治效果。
6.3 4月中旬,依據成蟲有趨光性的特點,各代成蟲盛期,夜晚在園區附近懸掛日光燈,燈下放置水盆,誘殺成蟲。
6.4從5月上旬開始,第一、二代幼蟲發生期比較整齊,是全年防治的關鍵時期,依據蟲情測報預報情況,在幼蟲發生期,噴灑生物農藥(昆蟲調節劑)20%殺鈴脲懸浮劑5000倍、25%滅幼脲3號懸浮劑2000倍、BT生物農藥等,可以防治低齡幼蟲及部分成蟲和卵,如果錯過低齡幼蟲期,可以用25%的滅蛾凈、48%樂斯本乳油1500倍、25%溴氰菊脂3000倍、20%滅掃利3000倍等殺蟲劑防治老熟幼蟲及部分成蟲和卵。
6.5保護桃小蜂、姬小蜂等天敵,能消滅部分蟲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