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連棟大棚里栽培的成片百合長勢喜人,一個個“菱形”花骨朵結滿枝頭,馨香四溢。圣誕將至,昨天一大早,崇福鎮五豐村的百合鮮切花基地里,負責人應國強正同員工忙著管護、剪切新鮮的百合花,抓緊裝車外銷。
走進大棚內,一米來高的百合含苞待放,遠遠望去綠油油一片,讓人感覺非常舒服。在這個占地36畝的基地內,目前有“西伯利亞”和“索邦”兩個品種的百合。
“現在一支百合的批發價是7元,正好遇到圣誕節、情人節、萬圣節等,價格會噌噌地往上漲。”應國強高興地說,這些花已經批發到上海、杭州、武漢等大城市,每畝的效益超過1萬元。
應國強今年34歲,年齡不大,卻是一名老花匠,有著十多年的鮮切花種植經驗。他從園藝專業畢業后,就干起了種花的行當。一開始他種非洲菊,后來感覺到百合花市場前景不錯,就種起了百合花,然而剛開始的時候并不順利。
由于以前的大棚比較長,棚子中間位置的溫度較高,導致百合稈子容易變軟。同樣的一束百合,應國強種的總要比別人的便宜十塊錢。有了這次教訓后,他開始反復向有經驗的種植戶請教,自己還買了很多專業的書進行學習。
“要讓百合在這里種得好,甚至和昆明、福建的鮮花競爭,就必須控制好溫度,這也是最難的。”如今,應國強利用熱電廠的蒸汽管道對大棚進行控溫,這些天,雖然夜間室外溫度都是零下幾攝氏度,大棚內的溫度卻都在10攝氏度左右,保證百合不被凍壞。
精益求精地種植百合,換來了較好的收益。現在,應國強的百合能從清明節賣到7月下旬,休整3個月后,又從10月下旬再賣到過年,這其間,能保證每天都有鮮花供應。隨著省外市場的不斷擴展,基地每天對外銷售百合達到4000支,一年下來,基地創造的純收益達到近40萬元,畝均效益超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