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新開始。每當到了一年的這個時候,大家都會開始憧憬許愿。為了迎接新年,許多市民都想置辦些有“大吉大利”寓意的鮮花,放在家里或是單位,借此討個好彩頭。
2日,新文化在采訪中了解到,在本地各大鮮花銷售市場,因新年的來臨,花香四溢的鮮花售賣大廳里,各色鮮花讓人目不暇接,前來選購、賞花的市民絡繹不絕。
需求增加,讓鮮花售賣者樂開了花,有商家對新文化記者坦言,從元旦當天開始,鮮花價格平穩,花卉銷售漸入佳境,一天的銷量,抵上平日5天。
市民
幸福像花兒一樣
長春市民孫女士家,每年年初的時候,都會到到 鮮花市場 轉一轉,看到心儀的花卉,都會賣上幾盆,用她的話說,養花和養寵物一樣,可以寄托情感,可以享受美麗,每種花都是有寓意的,人活著也是如此,幸福像花兒一樣。
“這幾天家里來親戚,沒抽出時間逛街,等送走了親戚,就要行動了,去家附近的 鮮花市場 轉轉。”家住寬城區的孫女士,家里鮮花多達12種,包括,牡丹、月季、吊籃、君子蘭、鳳梨花、水仙花等。
她介紹,全家都喜歡花,每年年初都要買上幾盆,今年目標都有了,蝴蝶蘭、仙客來。
“現在生活好了,有條件給家里添置幾盆開得紅火的花兒,一來養花怡情,二來花寓意好,而且價格也不貴,平時擺在家里看著心情也好。”孫女士告訴記者,喜歡花不止自己一人,樓里的鄰居都是“花友”,說好了,去花市都得叫上。
商家
要是天天這樣就好了
新的一年,想“淘花”的市民增多,此時,提供花卉銷售的商家們,此時也是賺的盆滿缽滿。
在重慶路附近一家經營鮮花銷售商家徐經理在接受新文化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元旦開始,鮮花賣的不錯,其中象征富貴的玫瑰、紫露蘭、百合花賣的比較好。
初步統計了一下,光是百合就賣出了400支,玫瑰1200支左右(白、粉),還有一些進口花卉等。
“單支百合8元,單支玫瑰3—4元,雖然格沒有上漲,但由于購買者多。”徐經理說,平日里鮮花銷售,天均銷售額少的時候幾百元,多點就是千元左右,當從假期開始,元旦一天銷售額抵上平日五天,忙的時候,都顧不上吃飯,要是天天這樣就好了。
有相同感受的,還有長春市花商張桂香。
“富貴竹、百合竹、 轉運竹 、天堂鳥、郁金香、百合、玫瑰、小菊,賣的都特別好。”她說,為了迎接銷售小高峰,備了30多種花卉庫存,其中不乏一些進口花卉(空運),這樣說吧,僅元旦當天,銷售量就增加了30%。
值得一提是,面對市場整體井噴的大行情,個別商家也表達了不同聲音。“現在市場好,但是競爭也非常激烈,別的不說,本地就那么幾個市場,你家有的,別人也有,百合、玫瑰家家有,雖不至于打價格戰,但競爭一定會稀釋商機,。”一位花店宋經理表示,市場需求是不錯,但是效益并沒有明顯的提升,這與競爭密不可分,銷售隨機性表較強。
他認為,在三公消費規定下,市場風向已變,普通百姓、商務人士成了花卉主要購買對象,這塊市場需要精耕,同時也成了商家主攻的重點人群。 鮮花市場 的持續推動,不是靠一個節日就能帶動的,需要走差異化,例如特色花卉、稀缺花卉等,花卉也需要品牌化,只有這樣提高收入穩定性。
線下市場的火爆,在線上市場同樣有所體現。省內一家線上銷售鮮花掌柜坦言,節前網上訂貨量就有所增長,發貨量增加了10%,由于品種繁多、成本各異,銷售額上變化暫未統計出來。
專家
鮮花是民俗的延伸
購銷兩旺的鮮花市場,在中華民俗傳統中,又有著怎樣的寓意?
“這是一種民俗的延伸,花就是其中載體,中華民族期望吉祥和幸福,尤其看重起始,人們會在一年中搶彩頭。”民俗文化專家曹保明在接受新文化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在一年開始的買花,已經有千年歷史了,最近今年隨著人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市民對鮮花需求有所提升,人們想通過這種方式,來祈福。
他認為,商家在此時,推出銷售行為,實際上市順應了市場,非常正常。西方也有傳統銷售旺季,譬如圣誕節、平安夜,這個期間圣誕樹和蘋果銷售火爆,其實是一個道理,都是因民族心理,民俗的延伸,產生的一種商品。在此,建議醒市民,夠買鮮花,在品類選擇上,不要刻意追求名貴花卉,結合實際需求,量體裁衣,切勿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