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民族報》報道,哥斯達黎加政府已將未脫殼大米進口關稅由35%上調至62.06%,有效期為四年。哥經濟工業和商業部表示,廉價的進口大米將損害國內稻米生產,本屆政府希望通過加大改善行業生產力來降低國產米價格,并將于今年5月1日取消上屆政府做出的放開大米價格的決定。
哥斯達黎加國家稻米集團主席Eliecer Araya表示,“此舉是整體戰略的組成部分,我們需要很多東西全力降低米價,作為第一步,政府宣布國內大米指導價下調4%,而國外大米價格便宜20%。經過調價,80%整粒大米每2公斤售價由1314克朗下降至1262克朗。此次上調關稅主要針對與哥未簽署自貿協定國家,根據有關規定,進口商只有在購買本地大米的基礎上才能申請從美國等自貿區國家進口配額,享受免稅待遇,因此消費者在市場上購買大米價格是混合性質的”。
哥大米進口商對政府此舉表示反對。哥消費者協會主席Erick Ulate表示,“在一個市場過渡保護的國家很難想象有足以真正降低市場價格的舉措”。
根據哥斯達黎加稻米協會(Conarroz)統計,目前哥稻米種植者會員1019個,全國年均消費大米36萬噸,其中6萬噸為進口,現庫存約為全國5個月消費量,并可在緊急情況下通過零關稅進口增加供應。
大米是哥斯達黎加唯一以法律形式規定的限價食品,也造成了在世貿組織內糧食出口國對哥的不滿,認為這是向消費者轉嫁對本國種植農的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