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的泥鰍已經全部出塘并銷售完畢,鱸魚、鱘魚的淡水試養也取得階段成效,尤其是鱸魚已經完全具備規模放養條件。”2月3日,冠縣辛集鎮岳胡莊村至誠魚類專業合作社社長曲玉剛高興地說。辛集鎮利用農閑,通過駐村干部入戶、聘請市縣農技專家開展教育培訓、討論制定專項激勵政策等形式,在全鎮范圍內大力開展農業產調引領進程,吹響了農業產調沖鋒號。“剛剛出臺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從追求產量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辛集鎮黨委書記許以強說,“現在,我鎮已經建成了多家農業生產、農產品深加工基地,如何壯大這些基地,實現數量、質量、效益并重,并根據辛集實際培植新的產調項目,對農業產調工作意義深遠。”為調優調強農業產業結構,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辛集鎮出臺農業產調專項幫扶政策,發現項目意向,明確分管領導靠上蹲點幫扶,要求相關部門及個人,定時走進建設及生產現場調研,通過向上爭取、跟其他部門及主管部門協調請示等辦法,解決影響項目發展進程的困難和問題。
“我們現在有21個養殖池,下一批鱸魚、泥鰍育苗放養要在清明前后,我們要利用這段空閑,在基地東區建設6個標準化程度更高的魚塘。”在岳胡莊村的至誠魚類養殖場,曲玉剛介紹。為了幫助至誠魚類盡早投產見效,辛集鎮要求農經站利用土地入股、土地承包等辦法幫忙解決項目用地問題;管理區及時與水利、電管所、金融機構對接,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用水、用電問題;農技站派駐專門技術員蹲點幫包,從水產科學養殖角度出發,及時解決建設及生產中出現的技術難題及突發狀況,并突出宣傳“無公害綠色食品”、“漁業示范園”、“標準化合作社”等評估標準,一方面努力降低項目建設風險,另一方面鼓勵并支持產調單位自覺向這些標準看齊,盡量爭取有關專項獎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