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想到,王堯東此前的身份是生豬養殖戶。
2009年,在外從事采砂的王堯東回家辦起了一家養豬場。在2014年最多時,豬場存欄生豬達3900頭、母豬400多頭。正當全家人期待良好的產出時,“五水共治”行動在各地掀起高潮。作為“三河”整治內容之一,畜禽養殖場治理在上虞啟動了。因為離下管溪距離不足200米,王家的東英養豬場也在禁養關停之列。
“養豬場是菜籃子工程之一,我們以前還得到過政府資助,而且是標準的農牧循環工程,污染物全部內部利用,要關停當時怎么也想不通。”身為一家之主,王堯東承受了很大壓力,“一連幾晚睡不著覺,頭發都白了不少。”
但最終他還是選擇響應政府號召,簽訂了自拆協議書。
就在自拆過程中,那套連接豬場的地下循環系統讓王堯東萌生了一個念頭——轉型搞水果種植。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家人和親戚朋友的支持。
說干就干。去年11月豬場拆完后,王堯東就從各地引進優質樹苗,利用辦豬場時承包的300多畝山地帶領全家人種起了果樹。“在已經種下的幾十畝桃樹和橘樹的基礎上,我們又種了80多畝車厘子和西梅、5畝軟籽石榴,以及約10畝獼猴桃。從去年12月開始,我們又花30萬元從浙江省農科院引進了1萬株冬桃樹苗。目前已種下100畝左右,還有約30畝將在今年植樹節前種完。”王堯東說。
“選擇這些果樹,就是要做到人無我有。而且這些水果售價高,經濟效益好。”73歲的上虞章鎮退休農技師董澤民全程參與了王家的水果園建設。
“按照現在的品種布局,我們可以從5月開始采摘到11月底。但這樣還不夠,我們準備再陸續補充一些品種,以便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可以采摘。”王堯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