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農藝師趙逸人,惠山區陽山鎮的一位普通女性,憑著對農民,對果園的淳樸感情,在農技推廣崗位上默默奉獻了32年。她把青春融入了水蜜桃種植之中,先后主持和參與“桃樹人工授粉技術”、“桃樹省工節本豐產技術”等10多個科研項目,培育出的一個個果實,成為提高桃農科學種植水平的“活性因子”,她用自己的心血澆灌出一片希望的沃野,被譽為“科技財神”。去年8月,趙逸人榮登“中國好人”和“江蘇好人”榜。
和顏悅色的語氣,儉樸的衣著,若不是滔滔不絕的農技術語,趙逸人與圍攏在她身邊的農民并無二致。今年65歲的她,原本可以過上悠閑舒適的退休日子,可她偏偏還要主動去農田吃苦受累。她一直認為這是她的事業,“桃源”更是她的圓夢之處!
1982年,大學畢業的趙逸人便來到陽山農技服務站工作,從此就與水蜜桃種植結緣,用她的話說這是她“夢的開始”。在推廣人工授粉新技術時,許多桃農對此心有疑慮。她連續多年一個村一個村地挨家挨戶上門講解,手把手為桃農做示范,用實實在在的成效打消他們的疑慮。當年,采用人工授粉技術的桃農產量增加了2.5倍。
多少年來,趙逸人的手機成為桃農求助的“農科110”,東家桃樹患病,西家種植犯難,她總是盡自己最大努力,盡量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為那些求助的桃農及時排憂解難。
1999年當地桃農“擴編”,新種植戶急需技術和信息。一時間,“角兒”趙逸人的電話和訪者應接不暇,她總是耐心細致地回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為了幫助果農,趙逸人還把科學種植知識匯編到了每期的農技簡報上。說起趙逸人,安陽山村的桃農徐興浩感觸最深。當初由于種植技術不過關,他的年收入不過2、3萬元,后經趙逸人“手把手”的指點,他的種植技術“漲勢”看好,同樣是6畝桃樹,收入卻超過了8萬元。“這多虧了趙老師啊!”老徐不停地念道。
如今,陽山水蜜桃畝均效益達1.7萬余元,種植水平在全國10大種桃產區位居領先地位。桃樹品種從原來3個擴容到20多個、上市期從40天延長至3個月、種植面積從640畝擴大至3.2萬畝……這么多年來,陽山水蜜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里面凝聚著趙逸人無數的心血。青絲變白發,趙逸人在付出辛勞的同時,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她先后榮獲江蘇省勞動模范、全國科協先進工作者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