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國字號”
小水果唱大產業戲
“光說自家的李子是綠色產品,沒有說服力,現在是真資格的地標保護產品了,這可是一張響當當的名片,今后不愁李子賣不出去了!”得知“大邑金蜜李”獲批國家地標保護產品,霧山鄉大坪村17社的楊忠全高興得合不攏嘴。他告訴記者,他家種了20余畝金蜜李,去年鮮果賣了6萬多元,今年天氣好,估計李子收成好,再加上養蜂、經營農家樂,少說也能掙個20來萬。
據了解,大邑縣現有大邑金蜜李專業種植合作社8個,種植面積達1.7萬畝,年總產量約2萬噸,所產金蜜李個大肉多、汁多味美。“大邑金蜜李”獲得國家地標產品保護后,分散經營的農戶可以聯合起來,實現規模經營,形成拳頭產品,促進特色農產業發展。”霧山鄉相關負責人目前已開始籌劃著成立合作社。
“安仁藍莓”是這次新獲批的另一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012年至2014年,大邑縣連續舉辦了3屆“安仁藍莓采摘節”。日前,記者從成都老農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目前,該公司藍莓種植面積已達2000余畝,并在大邑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成功創建“中國成都安仁藍莓博覽園”。公司年產鮮果160余噸,除鮮果銷售外,還研發生產藍莓果酒、藍莓蜂蜜、藍莓原漿、藍莓飲料等深加工產品,2014年實現銷售額1500萬元。小小藍莓,如今唱起了產業發展的大戲。
制定標準
推動地方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憑借“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推動產業發展,這在大邑早有先例。2014年,大邑縣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區內葡萄種植規模已達1萬余畝,品種多達30余個,年產值2.2億元。成都耘豐葡萄種植業主周平告訴記者,借助地標保護產品這一“金護照”,安仁葡萄的聲譽、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大大提高,去年她的1300余畝葡萄喜獲豐收,供不應求,產值突破1000萬元。
據悉,2012年起,大邑縣圍繞“創一個地標,興一個企業,活一方經濟,帶一批產業,富一方百姓”的總體發展思路,先后啟動并成功申報了“唐場豆腐乳”“王泗白酒”“大邑榨菜”“安仁葡萄”“江青梅酒”5個產品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去年3月,又啟動了“大邑金蜜李”“安仁藍莓”申請地標產品保護工作。
要進入“國家隊”當然得有真功夫。“申報之前,我們詳細制定了相關申報產品的各項標準。”大邑縣質監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確保申報成功,大邑縣對申報產品的品種、原料、工藝、檢驗以及質量特征都作出了嚴格規定和要求,切實加強對被申請保護產品生產企業的管理,幫助企業練好“內功”。
據介紹,下一步大邑縣將積極幫助相關業主和專業合作社向國家質檢總局申報使用地標保護產品專用標志,推動地方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繼續強化監督,確保被保護產品的質量和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