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現場協調造林地的湯漢新指著上萬株帶泥球的樹苗說:“趁眼下這個植樹造林的好時節,我請專業隊把這批珍貴苗木全部種到山上。”昨日,在武義縣桐琴鎮上馬塢村對水灣山上,20多名農民在挖好的大穴種上一株株浙江楠營養杯苗。
“現在的木材市場,楠木簡直是‘一樹難求’,市場價每立方米高達3萬元。今年我村100余畝采伐跡地都將種上浙江楠、楨楠和刨花楠等珍貴樹種,村民指望這些‘搖錢樹’致富呢!”湯漢新說。
據了解,武義縣森林面積達145.98萬畝,覆蓋率達到72%,但用材林以被農民稱為“平民樹種”的杉木和松樹為主,其中馬尾松面積達39萬多畝,經濟效益較低,導致一些農民重采輕種。針對這一狀況,武義縣以林相改造提升項目為抓手,動員和鼓勵廣大農戶積極培育珍貴樹種,在房前屋后、路旁、水旁、村旁和自留山、責任山植樹造林,提高珍貴樹種種植比例,加快材質優、效益好、潛力大的珍貴鄉土樹種發展。
“以往種植的松木每立方米800元,杉木每立方米也不過1200元,現在種植的珍貴樹種每立方米價值都是兩三萬元,是杉木的10倍甚至20倍。今年全縣將種植浙江楠、楨楠、刨花楠和南方紅豆杉等珍貴樹種1500畝。”武義縣林業局林政科工作人員陳建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