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氣候溫潤、山清水秀,盛產好茶名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等耳熟能詳。而提起屯溪綠茶,則顯得有些星光黯淡。
屯溪綠茶簡稱“屯綠”,又稱“眉茶”,集中產于黃山周邊的休寧、歙縣、寧國、績溪及祁門東鄉等地,以其“葉綠、湯清、香醇、味厚”四絕獨步海內外,明萬歷年間(公元1573年~1620年)即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是我國出口綠茶的源祖。1913年遠銷歐美,被譽為“首屈一指的好茶”“綠色金子”,并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驚艷世界。
挑戰:昔日茶號遇“山寨”
在激烈的國內市場競爭中,屯綠逐漸掉隊。痛定思痛,該如何發展?
一直以來,屯溪綠茶專攻國際市場。古徽州地區大部分茶商云集屯溪開設茶號,毛茶制成后由新安江運往上海,出口國外。到上世紀70年代,屯綠已遠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我國出口量最大的茶葉品種。
伴隨著“屯綠”在國際上聲名鵲起,部分茶農、私人茶坊和小企業發現商機,動起了歪點子,以次充好,一度讓百年品牌遭遇信任危機。
“以前大家的品牌意識比較淡薄,看到屯綠出名了,就開始做劣質茶冒充屯綠,實際上是在砸牌子,大家對屯綠的印象就一落千丈了。實際上正宗的屯綠屬于中高端茶葉,在制作工藝上是非常嚴格和考究,有37道工序和幾百道變化。”黃山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邵鑫告訴記者,以往屯綠種植和加工基本以小企業為主,很多茶農采摘鮮葉的質量良莠不齊,制茶技術和設備也缺乏創新。這就導致屯綠品質連年下降,產量低、品質低、價格低“三低”連鎖反應,運營陷入了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