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點鼠標就能實時掌握茶樹長勢,土壤濕度、溫度、光照等一目了然;拿起手機就能“點對點”遙控指揮,甚至請教專家“會診”,真正實現精細化茶園管理……舒小龍對這樣的高科技“務農”,早已習慣。“石臺縣山多坡陡,茶園分散,傳統的茶園管理就靠人工兩條腿,幾畝茶園跑下來讓人腰酸腿疼,而且茶農全憑經驗、靠感覺。
自從物聯網技術走進茶園,這一切變得精確與科學。”
舒小龍是石臺縣西黃山茶葉實業有限公司物聯監控室負責人,每天他都會通過電腦打開位于基地各處的視頻頭,傳回實時畫面,遙控查看茶葉生長和茶農采摘情況。“土壤顯示缺水,就要安排澆灌。”這是基于云端感知的茶園環境感知檢測系統,實現完全緊貼茶園的現代農業物聯網絡感知、呈現平臺。
給茶園裝上“千里眼”,祖祖輩輩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在山鄉石臺成為新風尚。隨著茶園數字化遠程監控系統的建立,廣大茶農有了“新式武器”。2014年,在省農委的指導下,西黃山茶葉實業有限公司投資180多萬元,率先引進物聯網技術,建立了茶葉物聯網基地,輻射周邊2個鄉鎮6個村的近萬畝茶園,茶葉合作社的近百戶社員從中受益。
“茶農遇到疑難問題,本地技術人員解決不了的,通過遠程監控系統可以請教省里的大專家。”石臺縣大演鄉副鄉長胡磊感慨道。自從物聯網技術在茶園應用后,即使是在全國各地,要想目睹江南采茶景象,只需輕點鼠標,就能一覽無余。通過互聯網,在千里之外的合肥,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的專家教授,同樣能在線為茶園“病癥”進行“把脈問診”。
“你看,早茶芽頭都有1公分了,再過四五天就能摘了,沒想到天氣一下子變得這么冷,讓第一批早茶絕收了。”清明節前夕,石臺縣大演鄉剡溪村茶農陳喜英指著被凍成黃色的茶葉芽頭,心痛不已。和她一樣,在合作社電腦屏幕前等著專家“急診”的茶農還有好幾戶。
“這些芽頭已經發黃,明后天就會變成焦黑,要早些修剪掉。”電腦那頭,專家在線察看茶葉后建議,要加強培肥管理,增強茶樹營養。陳喜英對記者說,“雖然遇上了‘倒春寒’,但有了專家的指導,幫我們減少了損失,搶住了農時。別說,這玩意,還真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