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從北京領獎回來的全國勞模李廣彬格外高興,“因為帶回了榮譽”。他30歲開始創業,經常天未亮就到田間地頭忙碌,向農民收菜;富了不忘鄉親,2011年,他成立了“康喜萊蔬菜專業合作社”,帶領1500多戶農民共同發家致富。
身體疲憊 難阻創業激情
1959年出生的李廣彬現任三水白坭鎮康喜萊蔬菜專業合作社社長、黨支部書記。早在1990年,他就毅然辭掉了鄉鎮干部的鐵飯碗,抱著闖一闖的心態開始創業,從事“南菜北調”工作。“那幾年,都是三水、北京兩邊跑。”李廣彬回憶說,初到北京時,氣候、吃喝都不習慣,當時30歲的他也沒覺得多苦,“忍一下也就過了。”
那幾年,李廣彬起早摸黑,一心撲在事業上。“每天4時多就起來了,給農戶們發袋子裝蔬菜。”李廣彬說,有時候太忙,整晚加班不睡覺也是常有的事情。創業激情抵御著身體上的疲憊,也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他記得最高峰時,他們一天收了80多萬斤的蔬菜,整整裝了10多個火車皮。望著裝上火車的蔬菜,李廣彬疲倦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干事業要巧干,不要蠻干。李廣彬在事業上也曾遇到過瓶頸,早年他創辦了華興農產品經營部,由于規模小、人員少,農產品種類單一和產量有限,經濟效益一直上不去。但在困難面前,他沒有消沉,通過廣泛深入調查后,只有高中文化的他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憑著一股永不服輸的蠻勁自學了大量管理、經濟、農業生產種植技術等方面專業理論的知識,同時注重從實踐中學習積累經驗。
2011年7月,李廣彬發起、登記成立了“康喜萊蔬菜專業合作社”,投入300多萬元興建了1萬多平方米的農產品流通基地。同時,合作社出口瓜菜達10000噸以上,成為三水區最大的出口流通企業。
傾心服務 帶動村民致富
李廣彬在白坭積極推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以企業為龍頭,以農戶為基礎,以基地來帶動,建立起保護價收購、生產全程服務與監控等利益聯結機制,做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村民能種能銷。
去年,李廣彬主要推廣種植紫椰菜、日本大白菜和津綠紹菜三大新品種。為提高社員的種植技術與生產管理水平,合作社與廣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建立了產學研基地,抓住季節,抓住機遇,抓住市場,錯峰種植,對社員和周邊農民每年舉辦3期培訓班,邀請省、市農科院專家、教授和區食品安全主管部門主講。去年,光3項新品種帶動農民增收累計就超過60萬元。
2014年,合作社瓜菜銷售27000多噸,其中,出口到東南亞、美加、歐洲等超過17000噸,銷售收入3200萬元,實現利潤210.68萬元。目前,合作社成員發展到102人,帶動周邊1500多農戶致富。“農民畝產瓜菜收入增加了1000元以上。”李廣彬說。
此外,李廣彬還帶動建立和實施嚴格的安全質量管理制度,制定規范的生產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從原材料驗收到成品半成品質量安全監控都有統一標準,實現產品質量可追溯。注重加強品牌建設,注冊了“康喜萊”商標,并獲得出口蔬菜種植基地檢驗檢疫備案證書。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設施,配置分析檢測記錄齊全,確保園區產品使用安全。
“勞模只是一個符號,以后要更加努力工作、積極創新,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李廣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