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這個月第5窩豬仔了,一共有61只,母豬和豬崽都很健康,這全靠‘高床養殖技術’幫了我的大忙!”5月25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七團11連的養殖能手張承華給小豬仔喂食時高興地說。55歲的張承華這幾年靠養豬致富,成了該團依靠科技致富的帶頭人。
筆者走入張承華的養殖場,看見剛吃完食的小豬們正躺在那里聽著舒緩的音樂進行“放松”,整個豬舍非常干凈衛生,聞不到一點糞尿味。“這就是你們要看的‘生物環保養豬法’,無需清理糞尿,減少勞動強度,環保又衛生。”說起生物養豬的好處,張承華如數家珍。生物環保養豬法就是將含有較高枯草菌和酵母菌的飼料添加劑按比例拌入飼料,提高豬對飼料的吸收率,同時將添加劑、鋸末、谷殼、麥糠和生豬糞按比例混合后經充分發酵后鋪墊豬舍,可使生豬糞尿自然分解,改善了豬舍環境,減少了疾病,提高了豬肉品質,每頭豬增加效益100多元人民幣。
“我從2000年開始養豬。剛開始,在自家院子里建了1間豬舍,養了幾頭小豬,一年能掙5000多元,這在當時已經非常了不起。但一家一戶養幾頭豬,既污染環境,防疫、銷售也跟不上。2013年,我又投資20萬元人民幣,建起了這座現代化養豬場,豬舍達到47間,肉豬存欄量120余頭,并擁有自動引水器、自動拌料機等先進設施。同時,建起種豬繁育場,配備了‘高床養殖房’和‘豬仔保育室’、‘保育床’,引進了‘比利時長白’優良品種進行繁殖。今年,已賣出豬仔43頭,出欄肉豬33頭,收入8萬元人民幣。”談到自己的養豬經歷,張承華自豪地打開了話匣子。
看到張承華養豬致富,許多職工也跟著養豬。為了讓更多的養殖戶從中受益,張承華幫助其他養殖規模小的職工進行豬舍設計、統一飼料供應、統一疾病防疫、統一母豬人工授精的“四統一”管理模式。11連的王國勇夫婦生活困難,看到張承華養豬致了富,前來“取經”,張承華傳授給他們養豬技術,并低價提供了優質豬仔和母豬,一年下來,夫婦倆收入7萬余元人民幣。
張承華說:“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我還要擴大養殖規模,帶領更多的人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