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葡萄成熟時,在大大小小的葡萄園里,隨處可見忙碌的村民,有的摘果裝箱,有的運貨上車,有的忙著接待游客,一派忙碌的景象。問及葡萄的收成,正在裝箱的江蘇省張寨鎮陳油坊村村民陳兆錦臉上笑開了花,他興奮地說:“收入比種一般的莊稼高多了!”
規模化發展惠果農
“喂!我們要訂購200斤巨峰葡萄,現在是什么價位?”“品種優、質量好,價格好商量……”這些天,每天來自徐州、濟寧等地的客商紛紛上門訂購葡萄,胡寨鎮草廟村的葡萄種植戶們足不出村就將葡萄賣出好價錢。
剛把葡萄賣給客戶數著到手的錢,村民田宇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還是規模化種植好,這幾年收入都不錯。”田宇邊干活邊說。田宇是村里較早一批種植葡萄的村民。他說,村里人看到自己種葡萄增加了收入,就你兩畝我三畝也開始種植葡萄,漸漸就形成了規模化發展,效益很快顯現,村民的腰包逐漸鼓了起來。
“草廟村的葡萄產業初步呈現出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格局,葡萄已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并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胡寨鎮有關負責人說。
專業合作社來撐腰
小葡萄能做成大產業,合作社功不可沒。合作社通過統一種苗供應、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品牌銷售,有效提高了農戶的種植效益。在位于沛城街道任莊居的徐州商鼎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葡萄園里,一串串葡萄吊在藤蔓上,個頭中等偏大、顆顆勻稱。合作社負責人賈冬玲說:“之前散戶們種葡萄一般賣不出好價錢,現在有合作社科學管理,種植出來的葡萄口感好、銷路廣。”
“有合作社來撐腰,‘抱團’闖市場讓俺們種葡萄的信心更足了。”村民劉東說。專業合作社將村民組織起來,形成了一個強勁的市場主體,也為新技術的推廣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經過近幾年的發展,該合作社帶動202戶農戶走上產業化發展道路。
體驗式采摘拓市場
剛走進陳油坊村的文嶺葡萄種植家庭農場采摘園,記者就聞到一股香甜的葡萄味。“我們農場的采摘園每天游客絡繹不絕。”農場主陳文嶺一邊接待游客一邊高興地說。
游客可以入園自由采摘購買,給葡萄種植戶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收入。“平時都是在水果店、超市買葡萄,今天自己親身體驗采葡萄,感覺特別新鮮。”前來體驗采摘樂趣的周女士說,節假日出來和大自然來個親密接觸,采摘后還能去農家樂品嘗美味,這一趟真不虛此行。“目前,夏黑、紅巴拉多等葡萄品種最適宜采摘,甜度達到理想狀態,甜脆多汁,深受游客喜歡,每斤10元,最多時我一天要接待40多名游客,一天能賣300多斤。”陳文嶺說。
“我們村積極為葡萄種植戶出點子、鋪路子、創牌子,多措并舉為農民增產增收搞好服務。”村黨支部書記孟凱說。為拓寬葡萄產業發展路子,陳油坊村建設了功能齊全的農業觀光旅游接待中心、3000米的葡萄長廊、1600平方米的停車場、3000平方米的休閑廣場等。“你看,觀光長廊能讓游人穿梭在葡萄園里觀賞、品嘗葡萄,而且進出交通便利,‘采摘經濟’打通了村民致富路。”孟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