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服務月”活動啟動以來,羅源縣農業局茶技站站長江月平比以前更忙了。一大早,她便乘車繞過一道道山路,前往羅源縣中房鎮的福州豐藍春茶葉有限公司,那里準備增開一座占地800畝的紅茶生產車間。對于這個以綠茶生產為主的傳統老茶區而言,紅茶的加入將會改變中房鎮延續數百年的茶葉發展格局。
到達豐藍春茶葉公司時,公司負責人林時良已經泡好茶,他笑著邀請江月平坐下來休息一會。江月平解開頭頂的遮陽帽,不顧額頭上密密的汗珠,開門見山詢問起紅茶生產車間的籌備情況。
“廠址已經選好,在原來綠茶生產車間附近,前期資金投入大,想問問政府有什么政策扶持。”林時良說。江月平介紹,如今縣里加強對農業六大傳統產業的扶持,政策比以前更加靈活,除了過去購買整套設備的9萬元補貼以外,今后購買單個設備,也可以獲得三分之一的補貼,“你們先把車間建起來,以后新添置的小設備就按照新政策申請”。
江月平還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在去年的福建省毛茶品鑒會上,羅源縣茶樹品種改造中涌現的新品種——“榕春早”紅茶獲得了一等獎,其超高的茶多酚含量,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肯定,“這說明在我們中房鎮制作紅茶,品質將有足夠的保證”。
作為以生產綠茶為主的老茶區,中房鎮為何要向紅茶生產轉型?江月平介紹,這源自對市場的判斷。近年來,隨著養生保健觀念的深入,紅茶促消化、養胃等好處受到消費者認可,另外紅茶在高端茶葉市場更受青睞,利潤也更高。以豐藍春今年已經生產的200多擔紅茶為例,在同級別的茶葉市場,相比綠茶,不僅銷路更好,利潤也高出20%。
林時良告訴記者,為更科學地發展紅茶產業,爭取“后來者居上”,羅源縣農業局組織中房、飛竹等鄉鎮的多家茶企,前往壽寧、武夷山等紅茶區參觀學習,一方面學習茶葉的生產制作技術,另一方面學習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中房鎮發展紅茶,已經具備天時地利人和”。
據了解,除了全方位落實農業技術干部聯村包戶工作,為企業和農戶提供相應的政策咨詢以及技術指導外,“企業服務月”啟動以來,羅源縣農業局通過摸排各龍頭企業、大型專業合作社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解決,不斷助力現代農業發展,推進農業企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