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一把草,今朝變為寶。近日,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年產10萬噸的“金譙嘜”飼料廠正式投產,每年可讓10萬噸新鮮金蕎麥秸稈變廢為寶,創造2000萬元產值。
金蕎麥又名苦蕎麥,是一種藥用草本植物。2004年,石柱縣天泉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袁仁貴開始帶領社員發展金蕎麥產業,兩年時間便在20個鄉鎮種植了2萬多畝。但是,每到收獲季節,金蕎麥的秸稈成了無用之物,被丟棄在田野。
“以前,我們以為金蕎麥只有根部有用,沒想到,蕎麥渾身都是寶。”2010年,在外地考察學習的袁仁貴發現,金蕎麥秸稈可以用作飼料,其藥效還可預防生豬藍耳病、提高生豬免疫能力。
2012年春,袁仁貴決定一試,并與三星鄉一個中型養豬場達成實驗協議,為豬場免費提供金蕎麥配方飼料。通過幾年的反復試驗,他終于找到了金蕎麥飼料的最佳配方比例,并獲得相關部門認定。
隨后,袁仁貴注冊了“金譙嘜”商標,并于去年底啟動飼料廠的廠房建設。今年7月,“金譙嘜”飼料廠正式建成試運營。
短短半個月時間里,該廠就與重慶市內及四川、湖北、貴州、云南、廣西等地經銷商、代理商洽談和簽訂產品購銷合同,打開了產品銷路。同時,通過與全國各地供銷合作社和當地供銷社電商平臺對接,該廠還實現了線上線下的融合銷售。
“按新鮮秸稈每斤0.1元的收購價計算,平均每畝金蕎麥秸稈可賣1000元。今年,全縣2萬畝金蕎麥可讓農民直接增收2000萬元。”袁仁貴說,而對于他們企業而言,年產10萬噸“金譙嘜”飼料也可獲純利潤1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