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鎮市是遼寧省最大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之一,現已形成了“市場+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格局,但現有的耕地資源限制了農業發展步伐。為解決這一制約瓶頸,北鎮市近年來在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工程項目中,推廣了“三區、四差、兩增”的立體生態農業模式。如今的北鎮現代農業發展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三區”即:棚菜區,充分利用季節選育優良品種,重點搞好棚菜上下茬銜接,提高單位面積效益;棚間區,充分利用棚間閑置土地種植水稻、玉米等高產糧食作物,實現優質高效;護坡區,充分利用棚室護坡土壤條件,采取梯田栽培模式,種植大豆等矮稈早熟作物。
“四差”即:勞動用工時間差,合理利用勞動力冬季在大棚從事蔬菜種植和夏季在棚間進行大田作物管理的時間差;水資源利用時間差,合理利用機電井冬季用于大棚蔬菜灌溉和夏季用于大田水稻、玉米灌溉的時間差;套種栽培時間差,合理利用棚室蔬菜與棚外農作物栽培季節上的時間差;地勢利用空間差,充分利用棚內、棚外、棚上、棚下農作物立體栽培的空間差。
“兩增”即:一是增加有效面積,100延長米標準棚占耕地面積3畝,通過實施立體生態農業模式,棚室蔬菜面積1.05畝,棚間種糧面積1.5畝,棚體護坡種豆面積0.75畝,總面積達到3.3畝,比原來純種植玉米增加面積11%;二是增加經濟效益,每100延長米大棚比純種玉米增加經濟效益2.8萬元,比純種大棚蔬菜增加糧食產量1163公斤。形成集棚室種菜、棚間種糧、棚坡種豆三位一體的立體栽培生態農業模式。
通過科技示范項目的實施,目前北鎮已形成集棚室種菜、棚間種糧、棚坡種豆三位一體的立體栽培生態農業模式,既保障了國家“糧袋子”、豐富了市場“菜籃子”,又鼓起了農民的“錢包子”,同時對保護農田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