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點:瀘州市納溪區大渡口鎮平橋村。
創客:企業員工李建,退休返鄉后建起開放式養豬場。
創新:用酒糟高床發酵技術養殖香豬,圈舍沒有臭味,香豬供不應求。香豬排泄物被發酵床轉發為有機肥,再次增收。
退休返鄉養香豬
2013年4月,李建退休后回到大渡口鎮平橋村,準備發展養殖業。他考慮到,如果養普通商品豬,市場風險太大,排污問題也不好解決。經過考察,李建決定依托平橋村荒山多、植被好等優勢,發展特色生態香豬養殖。
他通過土地流轉承包了50畝荒山,投資20多萬元建起了標準化豬舍,引進了10頭貴州從江香豬,并創辦了寧豐生態農業專合社。
走進李建的香豬養殖場,只見成群的香豬在山坡上追逐、覓食;圈舍內,幾頭毛黑油亮、身形短小的種香豬正趴在厚厚的酒糟上休息。豬舍里看不見蒼蠅,聞不到臭味。“你看這些小香豬睡在軟綿綿的酒糟上,和睡‘席夢思’差不多。”李建說。
“這并不是單一的酒糟,上層含有菌種和生物酶,下層是安裝有輸氧排氣設施的發酵床。”李建介紹,酒糟高床發酵養豬是合作社合作的科技公司提供的養豬技術,它不僅具備殺菌、除臭作用,還能保證香豬的健康。
“之所以選擇酒糟高床發酵養豬,是因為大渡口鎮大力發展白酒產業,生產白酒的廢棄物酒糟,正是我養殖發酵床主要原材料。”李建說,發酵床還能分解香豬的排泄物,將其轉化為有機肥料,目前已有兩家肥料公司跟他簽訂收購協議了。
供不應求的秘密
近年來,雖然市場上豬肉價格起伏不定,但李建飼養的香豬卻始終供不應求,他說,這得益于自己的香豬品質過硬。
據了解,李建的酒糟高床發酵養殖法,基本屬“懶人管理”模式,飼養人員只需每天按時投食就可以了。香豬通常每天投食4次,精飼料和青飼料各兩次,放養的香豬也不用召喚,到了時間點,它們會主動在投食點等待食料。
“除了吃食的時候,香豬都在山坡放養,經常奔跑鍛煉,不僅肉質細膩,而且肥瘦適中口感好。”李建說,養殖場的香豬一般在80公斤左右就可以出欄,除了公司回收一部分銷往重慶、宜賓、成都等地外,其余的都被周邊企業、商場和餐館電話預訂。
目前,李建的養殖場已發展香豬種豬200余頭,仔豬存欄800余頭,年銷售額近200萬元。看到李建養香豬致富,幾乎每天都有村民趕來參觀學習,香豬仔更是供不應求。
帶動村民養豬增收
“我活了幾十年,從沒見過這種養豬法,更沒想到效果那么好!”65歲的村民張從高說。
為了帶動鄉親一起致富,李建不僅讓村民參觀養殖場,還免費講解香豬養殖技術要領。今年3月,張從高花600元購買了兩頭仔豬,加入了合作社,目前兩頭香豬長勢良好,年前便可出欄,預計純收入可達3000元左右。
“如今周邊已有近100戶村民養殖。”李建說,“專合社還專門聯系商家實行 ‘保底價’收購香豬,每頭仔豬售價300元,商品豬價格每公斤40元左右,有訂單收購,不愁銷路,村民背靠合作社,幾乎是‘零風險’養殖。”
此外,對經濟困難的農戶,李建采用“先送仔豬飼養,回收時扣除仔豬成本”的方法,降低入社門檻,讓更多村民參與進來。“兩年后,養殖場將實現存欄種豬400頭,出欄仔豬10000萬頭的目標。”談起養殖場的前景,李建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