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這個名句出自北宋范仲淹,說的是陜北、隴東一帶連大雁都不愿意多做停留的荒涼景象。根底硯村委主任林顯亮告訴我們,這種荒涼景象過去在東坑鎮“水果溝”一帶也岀現過。如今,這個說法恐怕要改一改了——現在的“水果溝”不但景觀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還是遠近聞名的精品水果產地。每年七、八月水果溝的葡萄成熟了,路上就會停滿游客的車輛。葡萄架下就會掛滿一串串醉金香、巨玫瑰、美人指、比昂扣、紅地球等多個優良品種的葡萄。有紅的,綠的,還有圓的,長形的,呈現出一派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游客隨便摘一顆葡萄嘗嘗,頓覺又甜又滋潤,口感好極了。村里的農家樂家家客滿,戶戶端菜都來不及。僅一個夏季,好的農家樂收入就有三、四萬元。
過去因為種果樹周期長、效益不佳,農民都不愿意種。前幾年“水果溝”桃源、根底峴等村的農民,為了充分發揮山區無污染的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認真落實縣委、縣府提出的“新山區、新園區、新城區、新景區”的建設規劃,大力打造“漫步桃源、品花賞果、采摘游樂、體驗田園風光、享受農耕生活”的水果示范園。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資源產生效益。促使山區農民更快地增收致富。掀起了種植“優質、高效、精品”水果的熱潮。目前“水果溝”已科學化和規范化種植了葡萄、櫻桃、紅心李、梨、獼猴桃、枇杷、桃等精品水果近200畝。這些精品果樹易管理、掛果快,生產周期又短,產量高,豐產性好,對農民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該鎮農民都搶著栽種。
桃源村葡萄精品園負責人吳兵告訴我們,辛勤的付出,就能得到豐厚的回報。水果溝“三月四月觀桃花看梨花、五月六月采枇杷摘李果、七月八月吃李子嘗葡萄、九月十月收雪梨藏獼猴”的花果山建成后,將會成為旅游的好去處,將會實現社會效益和旅游效益雙豐收。成為桃源、根底峴等村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為了把水果溝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今年縣里又專門出臺了扶持水果溝農民種植精品水果的政策。因此該鎮農民都愛種植精品水果樹。該鎮精品水果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紛紛表示一定要抓住機遇,加大發展特色精品水果種植業的力度,把“水果溝”精品水果種植好。讓水果溝的資源產生效益,以利促使水果溝真正成為山區發展特色農業,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加快農業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精品水果示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