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縣位于深山區,耕地資源稀缺,傳統農業很難解決山區群眾致富問題。為了實現精準扶貧,近年來,該縣廣泛調研和論證,依托全縣中藥材種植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積極引導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發展中藥材種植,以中藥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該縣規劃先行,對中藥材發展空間布局和階段目標進行。
詳細規劃,完善《關于進一步加快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意見》,建立了包括144個村16個中藥材種植重點片區,縣財政每年列支1000萬元,用于支持中藥材產業發展。同時,該縣采用“公司+農戶”的模式,因地制宜為種植村建立種植品種、種植時間、畝產效益等細化到戶的種植檔案,并協助村戶與藥材公司簽訂供種、服務、收購等方面的合同,解除群眾種植中藥材后顧之憂,還免費向種植戶發放萬余冊《中藥材規范化栽培技術》和藥材種植知識掛歷,集中舉辦多場中藥材知識培訓和種植現場培訓會,各村涌現出一大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致富骨干。
該縣變單一種植模式為綜合開發模式,把發展中藥材種植與旅游業相結合,該縣有5個千畝中藥材種植觀光園區,打造觀光農業“中藥材試驗田”,并進一步拓展中藥材產業鏈條,開發出菊花茶、金銀花茶等多個商品,增加了中藥材附加值。
目前,該縣中藥材在田面積達到8萬畝,受益群眾達7.5萬人,其中貧困群眾3萬人,全縣中藥材產業年產值達5億元,僅此一項,群眾年人均增收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