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茶葉、油茶行情十分可觀,競爭也十分激烈,對產品進行深加工、精加工是當務之急。這次‘一院一所 ’的成立,讓我對三江‘兩茶一竹 ’的發展前景充滿了信心。”在參加完三江茶葉研究院、三江茶葉和茶油研究所揭牌儀式后,三江牙己古茶店經營者張仕林滿懷期待地說。
據悉,三江茶葉研究院、三江茶葉和茶油研究所由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和三江合作成立,將有利于三江進一步提升茶葉、油茶品牌形象和深加工水平,并依托安溪茶學院雄厚的師資力量和技術力量,為三江茶葉、油茶的種植、管理、深加工、品牌創建等提供技術指導和人才培養,促進“兩茶一竹”產業的轉型升級,把資源優勢轉變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的目標。
近年來,該縣堅持按照“農業抓產業、產業抓特色”的發展思路,強力推進“兩茶一竹”(茶葉、茶油、毛竹產業)為主導的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通過轉方式、調結構、立品牌,“兩茶一竹”三大龍頭產業爭相競艷,使一首首生態富民之歌唱響百里侗鄉。
該縣實施“抓基地、樹品牌、創市場、拓旅游”戰略,加強茶葉標準化基地建設。開發“觀光-采茶-制茶-品茶”一體的茶園生態旅游,塑造三江茶葉生態旅游品牌。引導新建基地農民引進優質、高檔茶品種,分類對老茶園進行 品種改良,建設多個優良種苗自繁自用基地。
采用“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科工貿一體化”經營發展模式,發展附加值高的茶葉加工品種,開發精制茶葉、禮品茶葉、茶葉飲料等茶葉精深加工,著力實現茶葉產業由注重數量型向注重質量效益型轉變,由注重單一種植向注重產加銷多個環節轉變,由注重產品向注重品牌轉變,由注重區內市場向注重國內外市場轉變。據統計,2015年1月至10月,全縣共產干茶11000余噸,產值10.7億余元,“三江茶”已經成為三江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該縣先后被評為國家茶葉標準化示范區、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農業部茶葉標準園建設縣、廣西無公害茶葉生產示范基地縣。
該縣緊抓位列“全國100個油茶重點生產示范縣”的機遇,調整油茶種植規模,優化以潯江、榕江、孟江流域和東南區為中心產區的油茶區域化、規模化布局。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探索“公司+專業合作社+承包人+農戶”油茶產業化發展新模式,鼓勵和扶持龍頭企業高標準建設大型油茶林基地。推進油茶林基地建設與加工企業布局有機結合,引進資金技術實力雄厚、市場競爭力強、帶動面廣的油茶加工企業,促進油茶精深加工和新產品開發,促進油茶產業發展上規模、上檔次。
目前,該縣油茶種植面積達60余萬畝,投產面積達50余萬畝,其中高產優質油茶林面積達30余萬畝,年產茶籽30000噸以上,“山椿”茶籽油已獲國家注冊商標。
該縣以保護和發展毛竹資源為基礎,新造和改造相結合,促進毛竹產業化發展。支持高基、和平、斗江、丹洲、老堡、古宜等原有毛竹優勢鄉(鎮),重點支持榕江河片鄉鎮作為新造毛竹林基地。探索“公司+專業合作社+承包人+農戶”毛竹產業化發展新模式。利用生態優勢,發展竹林生態養殖業,以及竹林休閑觀光、生產體驗等生態旅游產業,形成竹林經濟新的增長點。通過“走出去,引進來”,推動企業開發外向度高的產品,擴大竹木加工產品出口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