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年前的南方茶馬古道讓湘茶成為“生命之飲”。今天的“一帶一路”能否將傳奇續寫?面對這個命題,湘茶在發力、在突破。記者日前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湖南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將著力打造500億元的黑茶產業,助推千億湘茶產業發展。
傳承:茶馬古道湘茶早揚名
“前幾年,在中亞一帶出差,當地人可能不知湖南在哪里,但一說起湖南黑茶,都很親切。”說起湘茶在蒙古、中亞一帶的影響,湖南省貿促會副會長黃芳感受深刻。
對于湘茶與“一帶一路”的淵源,湖南省茶葉協會會長曹文成如數家珍:在唐朝的時候,湖南的茶商在安化山區內收購茶葉后,沿茶馬專道馱運至資水邊的集鎮,經資水運往洞庭湖,再轉運湖北沙市、襄樊至陜西涇陽、山西晉陽等地,并借助由晉商開辟的兩湖茶葉銷往俄國和蒙古。今天再看這條湘茶走向世界的路線,與今天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沿線的國家有著非常高的重合。
在2013年和2014年,湖南省政府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茶葉產業提質升級的意見》和《湖南省茶葉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力爭實現1000億元的茶業綜合產值。近兩年,整個茶行業受政策大環境的影響,以中低端茶產品為主打,呈現產銷平衡甚至是產大于銷的趨勢。如何進一步擴大茶產品的銷量和茶產業的產值?國際化是必然趨勢。
優勢:湘茶六大茶系齊發力
“一帶一路”涵蓋全球44億人口,該區域又是全球最重要的茶葉生產和消費地區,這其中就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人口紅利。湘茶只是全國幾大茶產區之一,其他如閩茶、浙茶、川茶、滇茶面對機遇同樣沖勁十足、信心滿滿。那么,湘茶在這樣的大勢之下又有著哪些優勢呢?
曹文成分析說,在茶葉出口上,湘茶有著領先優勢。在2014年,全球茶葉出口總量達182.5萬噸,其中斯里蘭卡出口31.8萬噸,中國出口30.1萬噸,而湖南茶葉出口量為4.5萬噸,創匯1.15億美元,居全國第二。隨著國家不斷推出措施,消除投資貿易壁壘,提升通關便利化,“一帶一路”區域內開展茶葉貿易將持續獲得政策利好,湘茶出口量將進一步提升。
據介紹,湘茶參與國際競爭有六大茶系,包括古丈毛尖、君山黃茶、安化黑茶、桃源大葉紅茶等,品種豐富,在國際市場上更暢銷。
展望:進一步挖掘茶葉的價值
面對“一帶一路”帶給湘茶產業的機遇,今天的湘茶如要再續傳奇,需要補齊哪些短板呢?通過標準化的實施提升產品的品質,提升茶產業的深加工能力深挖茶葉的價值,從產品營銷擴大到文化營銷提升茶產業的附加值,這三點是業內人士的共識。
品質和品牌永遠是競爭中制勝的法寶。以益陽黑茶為例,將進一步從基礎環節提升茶產品的品質,通過標準化生產、建設生態茶園、提升文化內涵等一系列轉型措施,進一步提升邊銷茶形象和品質。充分地參與到國際市場的競爭中,湘茶還要認真研究全球市場,著力提升茶產業的深加工能力,進一步挖掘茶葉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