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種的都是名貴中藥材,大棚里目前種的就是玉山有名的‘金線吊葫蘆’。”村民張大姐正在給基地里的人工除草,她告訴記者,附近600多畝山地都已經承包給了農業發展公司,用來打造藥材基地和有機蔬菜基地,而曾經的莊稼人如今變身為公司的員工,除了拿到土地租金,還有勞動工資,每年能增加上萬元收入。
據了解,憑借著國家有機認證,該村的馬鈴薯、黃瓜、四季豆等高山蔬菜成功打入了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價格翻了好幾番。“我們還在多個城市的居民小區開設了直營店,把懷玉山的高山有機蔬菜直接送到沿海發達城市的居民小區,實現無縫對接。今年在深圳桃源居小區開設的直營店生意就非常火爆。”懷玉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企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模式運作,當地的特色農產品生產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優勢日漸凸顯。
現代農業讓田間地頭“活”起來,農家驛站讓村宅村居“靚”起來。“今年我剛剛加入了農家驛站項目,主要是為游客們提供用餐、住宿等服務。”該村村民楊邦樹在改造一新的房子里忙著招呼前來旅游的客人。“政府通過援建和農墾房改,幫我們把舊宅翻新,改造成農家驛站,吸引了大批游客消費,讓我們在家門口也能致富。”對于政府提供的農家驛站這一扶貧項目,楊邦樹非常感激。據了解,目前該村已有11戶家庭加入了“農家驛站”項目,旅游高峰期一天要接待上百名游客,每戶月均創收四、五千元。
“目前我們正在通過加快懷玉山盆地的整體開發,引進大型避暑度假村等項目,通過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實現貧困對象早日脫貧。”懷玉鄉黨委書記樂訓滿表示。該村把扶貧工作細化為近期、中期、遠期三個目標,對有產業希望的、有發展前景的給予“補血”,對創辦旅游服務、農家樂的給予大力扶持,創造出農家樂品牌,讓村民的收入節節攀升。
隨著農村電商的興起,玉峰村還把現代農業和旅游進行“打包”。剛剛開業的阿里村淘玉峰村服務站,掌柜羅榮忙得不可開交。“我們除了在線上銷售懷玉山的特產,也把懷玉山的旅游推廣放到網絡店鋪里來。我一有閑暇時間就會在各個電商群、朋友圈發布我們懷玉山的美食、美景,把現代農業和旅游結合起來推廣,目前反響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