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8日,在四川宣漢縣三河鄉廟坪村柚子園里,一位戴著墨鏡的青年農民走進記者的視線。今年26歲的李志謙,是宣漢縣城人。為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他從城市來到農村,當上了“新農民”,并走出了一條蜜柚致富新路。
下鄉種柚一年純賺10萬元
1995年7月,李志謙從宣漢縣昆池職業中學畢業后,先后到廣東、上海、大連等地打工,在商海里打拼,積累了不少生意經驗。1999年,他帶著辛苦攢下的幾萬元回家創業,在縣城開了一家廣告公司,賺了20多萬元,得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2009年,嘗到創業甜頭的李志謙把目光由城市轉向了農村。他有次回宣漢縣三河鄉廟坪村探親,發現一片退耕還林的土地,便請來專家對當地土壤、水質、氣候等環境條件進行專業評估,得出結論:三河鄉適合發展大規模蜜柚。
2010年,李志謙和他的姐夫胡洪銘到福建、達縣等地學習柚子種植技術,然后從當地農民手中流轉土地50畝,從外地引進新品種蜜柚苗,成功建起了柚子園。
由于技術過硬,2012年以來,他的蜜柚年年豐收,每年純收入10多萬元。
成立專合社無公害蜜柚不愁賣
在做好產品之后,李志謙又開始關注拓寬銷路的問題。
“只要我們的柚子無公害,注重綠色環保,同時搭建好專合組織,一手抓質量一手抓市場,絕對不愁賣。”為此,2013年,李志謙拿出部分資金,又把縣里的專家給請進了自家柚子園,“當時我是下定決心了,縣里的專家不行,就請市里的,還不行就找省里的。總之,一定要把綠色無公害蜜柚這個項目拿下。”
改進土壤、調研水質、查看肥料……一系列繁雜的工作隨之而來,許多親朋都不看好。最終,堅持下來的李志謙又一次成功了,“三河綠色無公害蜜柚”贏得縣、市專家的一致認可。
不僅如此,他還牽頭成立了宣漢縣三河蜜柚專業合作社,截至目前已發展農戶40戶,流轉土地200余畝。
李志謙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蜜柚基本供不應求,按照合作社一年保守收入100萬元計算,除去生產成本20萬元,還剩80萬元。把80萬元的30%進行分紅,也就是把24萬元分配給40戶,按200畝計算,每畝可分1200元。像廟坪村的村民冉隆明,他家流轉土地7畝,按每畝1200元計算,當年可分紅8400元。
信息來源:四川農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