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發展的蚯蚓養殖項目,不僅解決了養殖業糞便污染問題,還為設施農業提供了上好的有機肥,有效地串聯起俺村生態農業的產業鏈條,三個月前引進養殖的12畝蚯蚓已經獲得成功,由于培養條件好,蚯蚓繁殖比較快,急需擴建的40畝養殖池目前正抓緊開工。”1月8日,在鄧州市構林鎮袁崗村丹緣生態農業園的蚯蚓養殖場,場地負責人高新川高興地說。
人工養殖蚯蚓,就是用人工方法,模擬它在土壤里的生活要求,人為地為蚯蚓創造良好的生活和繁殖條件,讓它們在人工創造的環境中生長繁殖。據了解,養殖一畝地的蚯蚓,每天可以消化100頭牛的糞便,每年可以轉化出200噸蚯蚓糞有機肥。
近年來,袁崗村通過流轉集約土地,鼓勵村民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全村共發展花卉100余畝、葡萄300余畝、紅桃160畝、無籽石榴160畝等。去年初,袁崗村新建起占地450多畝地的養殖場,場內養牛的規模達400多頭。養牛場每天都要產出大量的糞便,當時這些糞便不能得以科學的利用,對環境造成了較大的污染。為此,村里經多方考察研究,引進了人工養殖蚯蚓項目,一方面著重解決村莊環保問題,一方面科學利用蚯蚓的糞便為花卉果樹提供高效的有機肥料。
該村村支書高正博說,人工養殖蚯蚓需要大量的動物糞便,現在村里養牛場的牛糞已經不能滿足蚯蚓養殖的需要,因此,周邊四五個鄉鎮養牛場、養豬場產出的糞便也被拉來轉化。目前,該村已借助蚯蚓養殖轉化農村人畜糞便、生活垃圾,促進了農作物生產的良性發展,村里種植的葡萄、提子、紅桃等果樹用了蚯蚓糞有機肥,既生態環保無污染,果品的綠色、有機成分也顯著提高,市場價值遠高出使用其他肥料的同類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