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龍眼的殼、核、枝、葉,甚至堅硬的芒果核,經微生物發酵過后全都被軟化,牛直接就嚼進去,還有防治拉痢等藥用價值。新年之際,記者再訪合浦縣東園家酒廠養牛場,又有新發現。
記者在現場看到,廠區風景樹枝葉掉落下來,職工也拿去粉碎發酵,牛照吞不誤。公司董事長黃炳權說:“只要地上長出來的,沒有微生物不能吃的,沒有牛不能吃的。果糧菜蔗木的皮殼核枝葉,樣樣都能吃。人家養牛怕料不夠吃,我們養牛怕料吃不完。”
記者在貴港瑞康飼料廠專門參觀新增添的微生物生產流程,發現與傳統飼料加工過程相比較,這里添加了兩道關鍵工序:一是在大豆、玉米等原料粉碎后,添加益生菌在恒溫恒濕庫房中先發酵三四天,再進入下一道生產流程;二是飼料制粒成形、溫度降低后,適量噴淋新的益生菌再包裝出廠,讓飼料在運輸、儲存、喂食乃至消化過程中,繼續發揮和強化微生物作用。
玉林、柳州、南寧、欽州等畜禽養殖集中地及全區各地養殖場戶,幾個月來相互頻繁參觀學習、取經交流飼料微生物化,紛紛改變植物直接喂食動物的傳統養殖方式,讓植物先經過微生物“吃”過一道即發酵后,再喂食動物,結果是減免抗生素濫用,省料省水省人工,增產提質生態好。
以微生物利用為特征的養殖業共性關鍵技術新突破,給廣西養殖業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沖擊波,迅速推廣應用到家禽及水產養殖,業界人士無不稱之為一場“飼料革命”。
這場飼料革命引起自治區領導、國家相關部門領導及專家的高度重視,近月接踵深入到養殖企業現場考察調研,自治區畜牧水產部門更是不遺余力總結經驗、推廣應用。
自治區水產畜牧獸醫局局長蔣和生表示,今年要下功夫管理好飼料生產企業,下力氣使用微生物替代抗生素,到年底,全區利用微生物飼料喂養畜禽覆蓋面爭取達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