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汪學東,大冶市靈鄉鎮靈祥花菇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曾是湖北美術學院高材生。
從這片土地走向城市,又從城市回到鄉村。
他心中有一個夢:帶領樸實的鄉親們脫貧致富。
2015年12月末的一天,在花菇種植基地,汪學東手捧禮盒樣品。這是他為花菇專門設計的精美包裝。
放下畫筆 學種花菇
2012年,汪學東在廣州一家服裝企業擔任開發部主管,月薪過萬元。
他毅然辭職回到家鄉大冶,參加全省大學生村干部選聘考試,成為靈鄉鎮賀鋪村黨支部副書記。
他說,在外漂泊,仍惦記著遠在千里之外的湖北老家,想幫助農村弱勢群體一起創業致富,實現自身價值。
種花菇,是從2013年開始的。當時,他聽說隨州農民種香菇致富,立刻想到大冶與隨州自然條件相似,也能發展香菇種植。他決定自己先試驗,成功后再帶村民一起干。2014年6月,他拿出全部積蓄,又東挪西借,籌齊17萬元注冊成立靈祥菇業家庭農場,開始種植香菇上品——花菇。
汪學東自費去隨州學習,并積極參加相關培訓。為節約人工成本,他和妻子上山砍竹子,搭建菇棚,手上磨出厚厚的繭,還留下一道道傷痕。
花菇生產過程中需要滅菌,滅菌時不能熄火。夫妻倆24小時輪守,困了就在鍋爐旁支張竹床稍作休息。
一點一滴的積累,讓這個學美術的“門外漢”逐漸摸著點門道。2014年12月,基地2萬袋花菇終于出菇了。看著菌袋里冒出一朵朵“小傘”,汪學東感覺如同迎來了自己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滿心歡喜。
花菇產出了,如何找銷路?
他拿80斤花菇去鎮上的菜市場擺攤,碰碰運氣。沒想到,很多人圍過來看,還說第一次見到么好看又新鮮的花菇。短短2個小時,80斤花菇就賣完了。這是夫妻倆首次擺攤,連秤都不大會用。回憶當時笨手笨腳的情景,汪學東忍不住笑了。
當季花菇全部銷售完,汪學東更堅定了最初的夢想。
創立品牌 試水電商
2015年4月,汪學東牽頭成立了大冶市靈祥花菇種植專業合作社,自己擔任理事長。為幫助社員快速掌握花菇種植技術,合作社聘請5名專職技術員,開展“跟進式”培訓。
好產品還要好品牌。“靈祥花菇”注冊商標獲批后,汪學東發揮美術特長,親自參與設計多款產品禮盒包裝、合作社工作服,還圖文并茂地編寫花菇生產操作流程指南,力求每個細節精益求精。
合作社的花菇以現產現銷為主,主要銷往廣東深圳市福田農產品批發市場。2015年10月,汪學東開始試水電商營銷,每天把社員們種植花菇的環境、勞作過程同步發在微信、微博和淘寶上,讓網友清楚地看到這些綠色產品是如何一點點長大的。
憑借電商平臺的衍射效應,“靈祥花菇”賣到全國各地,并引來外地商人上門收購。目前,8000斤鮮花菇、300斤干花菇已預售,銷售收入達13萬元。
靈祥花菇種植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35戶,2015年共種植花菇22萬袋,產值350萬元以上,社員戶均收入達9萬元。
“只有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才能真正讓農民受益。”汪學東介紹,2016年,合作社將向周邊村輻射,社員預計增加3倍。隨著花菇產量進一步增加,他正在聯系當地一家食品生產企業,準備購入冷藏設備,聯合開發香菇醬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