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茶葉的種植、制作一無所知,到成為技術精湛的制茶師傅,石達石街道爐地??村張金發用5年的時間實現茶葉銷售額破百萬元,帶領90多位村民增收致富,實現了從 門外漢到內行人的華麗轉身。
張金發大學期間讀的是土木工程專業。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品嘗到了福建武夷山的茶,因其獨特的味道和香氣,使他一下子對茶產生了興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頭扎入到茶產業中。茶葉種植、茶葉制作和茶文化研究,成了他每天樂在其中的事。“真的很難形容那種感覺,就是一下子喜歡上了,然后什么都沒想就去學了。”張金發說,從學校畢業后他就去了福建武夷山學習茶葉種植和生產加工技術,開始了學徒生涯。
正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學習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中間大大小小的挫折也曾讓張金發猶豫過。“之前以為很簡單,等真正接觸之后才發現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凡事都從最基本的學起,往往一道工序就要練習很久。”回憶起當初的學徒生涯,張金發猶記得有一次為了炒好茶,10多天都沒睡好覺。但是憑著頑強的毅力,張金發堅持下來了,而這也為以后的創業打下了基礎。
2011年,學成歸來的張金發把茶葉種植基地選在了自己的老家爐地??村,并成立了爐地??茶葉專業合作社,主要種植金觀音和金牡丹兩個品種。通過不斷的摸索,合作社成立一年銷售額就達到了40多萬元,并逐漸走上軌道。為了使合作社種植的茶葉達到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張金發經常奔波于福建和浙江之間,參加各類培訓班,拜訪各級專業人士、農科院專家,出席各種農博會、茶博會,上茶山、下市場,不斷學習茶葉知識,拓展銷售渠道。
2012年,合作社成功注冊了“地??紅”品牌,其制作的“地??紅”牌紅茶也在“浙茶”杯茶葉評比中先后獲得優質獎和銀獎。如今,茶葉基地發展到了400多畝,并成為龍泉茶葉示范基地。2014年,龍泉地陽紅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也隨之成立,成為集產品基地建設、名優茶加工為一體的農業綜合型企業。
“這批貨前幾天客人就訂購了,現在要把它包裝好發到上海去。”在市區開設的茶葉直營店里,張金發熟練地將茶葉裝箱包裝。他告訴記者,接下來將開設網店,實現線上線下同時銷售。同時利用家鄉的生態優勢,做好茶葉基地觀光旅游,讓更多的人知道家鄉的茶葉,都能來家鄉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