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賓市翠屏區金坪鎮青橋村青羅社的一座小山上,樹林下面密密麻麻長滿了紅菇,乍眼一看,還以為是小森林里野生的蘑菇。宜賓市九洲油茶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曾久香背著一個竹背簍,一邊說著,一邊急忙拉著記者往山上沖去,分享她悉心培養的成果。此次林下紅菇的成功培育,使曾久香成為宜賓乃至四川成功林下人工種植紅菇的第一人。
紅菇難種她成人工種植第一人
曾久香的另一個身份是香妹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2009年之前,在云南昆明做鮮花生意的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認識了羊肚菌,把羊肚菌帶回家來并成功培育。去年底,她又將紅菇帶回家鄉,并嘗試成為紅菇的林下人工種植。

曾久香采摘一背簍紅菇
據曾久香介紹,紅菇屬擔子菌綱,身含有多種多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紅菇風味獨特,香馥爽口。其味較之任何菇類無法倫比的鮮甜可口;并含有人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治療腫瘤尤其肺部腫瘤、腰腿酸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適、四肢抽搐和補血、滋陰、清涼解毒及治療貧血、水腫、營養不良和產婦出血過多等疾病,還具有增加機體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經常食用,可使人皮膚細潤,精力旺盛,益壽延年。
“紅菇的菌絲不能分離,故至今無法進行人工栽培,日見珍貴。”去曾久香的紅菇基地前,記者專門搜索了人工種植紅菇的技巧,卻得到了至今無人工栽培的結果。宜賓市翠屏區林業局副局長顏飛也告訴記者,在宜賓乃至四川區域,他也未曾聽說過有人成功培育林下紅菇。
至此,曾久香成為了宜賓乃至四川林下人工種植紅菇的第一人。此次紅菇的林下成功人工種植,也打破了鮮色蘑菇一律不能食用的傳言。
畝產3000斤紅菇供不應求
“一般能種植出紅菇都必須要靠大棚,純天然林下人工種植難度相當大。”曾久香說,菌種的制作技術和培育方法是種植核心。由于在全露天林下種植的情況下,溫度、濕度等不能人工控制,她開始也擔心紅菇不能培育成功。
“我就喜歡挑戰不可能。”雖然難度很大,但曾久香還是用自己學習的經驗精心研制,模擬紅菇生長原始環境。今年3月,曾久香的紅菇開始有收成,她才放下心來。“此次培育的紅菇預計每畝紅菇能產3000余斤,總共約6畝,每斤的批發價格能賣到20元。每年能產三季。紅菇剛成熟,宜賓多家高檔餐廳就開始搶先預訂,現在訂單已經排成串。”
“森林也可產熟菜。”顏飛告訴記者,近年來,宜賓市翠屏區加大林下經濟發展為根本,由政府提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支持、搭建融資平臺等,引導專合社帶動農民發展林業產業,曾久香就是典型的代表。
接下來,曾久香將擴大菇類種植面積,開展菇類深加工,采取“司+專合社+家庭林場+基地+農戶”的形式,形成產業鏈,帶動農戶致富,帶領更多殘疾人和婦女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