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重重
山高路遠難留人
徐家村是天全縣36個貧困村之一,徐家村8組是全村唯一不通公路的組。行路難、飲水難、致富難……山高路遠,生活條件非常差,群眾致富困難重重。
從徐家村5組到8組,雖然只有2公里多的路程,但步行卻要1個小時。徐家村在沒有通路之前,徐家8組村民趕最近的始陽場鎮,來回就需要一天時間。
生活在徐家村8組,村民的生產資料和生活必需品全部要人背馬馱,進出徐家村村民背上始終沒有空閑。
全村多年有種植生姜的傳統,但在徐家村8組種植所付出的勞動成本遠遠超過收益。
在現實條件下,許多村民走上了外出務工的生存之路。
8組村民舉家外遷,婚齡女子遠嫁他鄉,成年男子娶不回媳婦,8組村民大量外流。“現在常住人口只有20多人,大部分是小孩和老人。”徐家村黨支部書記薛啟軍介紹,常住人口大部分還是貧困戶。
李春瓊有過外出的想法,但丈夫多年患病,家里的老小卻無人照管。看著村民大量外流,李春瓊選擇留在當地發展林下養殖業,走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從5組到8組,沿途林地、荒地一片連著一片。“我養生態雞、生態鵝、喂生態豬、種綠色有機蔬菜,就地取糞搞循環農業。”李春瓊說,徐家村8組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她創造了林下養殖的優勢。
脫貧攻堅
路通水通奔小康
從幾十只開始,李春瓊慢慢摸索養殖經驗,雖然一心想致富,但始終無法脫貧。
去年脫貧攻堅行動在徐家村全面展開,春節前全村通上了自來水,2月29日8組2公里多的道路也動工開建。“再等幾個月,8組就通上水泥路,以后生產生活更加方便。”徐家村第一書記羅明芳介紹,徐家村脫貧攻堅工作正如火如荼推進,全村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都將全面提升。
去年開始,在羅明芳和村組干部的幫扶下,李春瓊的養殖規模開始擴大。“現在有600多只大鵝、300只仔鵝、800多只雞,每天產鵝蛋接近百個,雞蛋有幾百個,今后還要種植蔬菜。”李春瓊介紹,一年時間,她的養殖規模就擴大了好幾倍。
站在李春瓊的養殖場眺望,一條剛剛建成的毛路已經修進了8組零星的村落。李春瓊計劃自己籌集點資金和村民把土地協調好,把通組公路接到自己家門口,為林下養殖發展創造更好條件。
8組村民高強是全村最窮的貧困戶,脫貧后李春瓊一家和高強結成幫扶對子。聽說高強想發展養殖業,李春瓊夫婦主動上門傳授養殖技術,如今高強已經喂養了雞、鴨、鵝近千只。
“生態產品供不應求,走林下養殖道路實現全組致富不是問題。”李春瓊說,一人富不算富,全組村民都富裕了,安居樂業才不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