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微信、淘寶等電商平臺
“臨縣有大量紅棗賣不出去,棗農利益受損,急需要消費者出手,幫他們解決滯銷難題……”來自臨縣的小伙子胡志成說起老家紅棗大量積壓,滿臉焦急,近一個月,胡志成和幾個臨縣同鄉,為老家的紅棗銷售積極奔走著,他們借助電商平臺,已經將800噸臨縣滯銷紅棗賣到了全國各地。
胡志成,笑容燦爛,雖然還像個大學生,其實他步入社會已有四年時間,2011年,還在校園的他便利用新媒體和互聯網幫助家鄉農民銷售紅棗,積累了一定經驗。去年,臨縣紅棗豐收,再次遭遇銷售難困境,胡志成與幾個臨縣小伙伴組成了“棗先生”助農團隊,幾位80后充分利用微信、淘寶、團購網站等電商平臺,銷售臨縣的滯銷紅棗。各類互聯網營銷手段,在胡志成和伙伴們的手中變成了臨縣紅棗的促銷利器。近一個月里,“棗先生”團隊銷售業績碩果累累,“每天約2.5萬公斤紅棗銷往全國各地,極大解決了棗農的燃眉之急。”
在營銷過程中,“棗先生”團隊也遇到了不少困難。首先是發貨量大,紅棗有買家,銷量太大,以至于紅棗難以及時被送出去。經過認真研究,“棗先生”團隊決定每天從臨縣發貨,在太原分包,發貨。現在,“棗先生”團隊的日處理能力達到3萬單,可發貨7.5萬公斤。其次,發貨量大,對周轉資金的要求相應提高,周轉資金不足也成為經常遇到的難題。
“但我們最怕差評。”胡志成說,與市場形象較好的新疆紅棗相比,黃河灘棗貌不驚人,個小發黑,甜中帶酸,很多顧客認為是紅棗發霉,便立即申請退貨,甚至有顧客說這是打著惠農旗號欺騙消費者,令他們哭笑不得。其實,黃河灘棗雖然其貌不揚,但營養價值高,富含磷元素、糖分積聚才使紅棗發黑。
“幫助農民銷售紅棗并不能依靠我們的一己之力,需要依靠各方力量才能解決問題。”胡志成這樣說,盡管有很多像“棗先生”助農團隊在幫助臨縣農民,但是,臨縣仍有近5000萬公斤紅棗滯銷。他也希望有更多電商能加入進來,幫助臨縣棗農解決難題,借助互聯網平臺打開山西農產品的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