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內相關企業如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優質大眾茶的制作生產上,進而形成大品牌、占領大市場,就一定能讓江西茶葉“香天下”“賣天下”
近日,筆者在省內某大型制茶企業的制茶車間看到,這里正在滿負荷生產,一箱又一箱優質大眾茶被陸續裝車外運。據該公司董事長介紹,以前在他們制作的茶葉中,“私房茶”占了近七成。由于價格高,產品的市場覆蓋率較低。近年來,他們開發了60多個品種的優質大眾茶,暢銷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年銷售量及產值都翻了一番。品牌響了,企業也隨之壯大。今年3月,該公司在天津股權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我省首家上市的茶葉生產企業。
這一事例啟示我們:省內相關企業如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優質大眾茶的制作生產上,進而形成大品牌、占領大市場,就一定能讓江西茶葉“香天下”“賣天下”。
所謂“私房茶”,在茶葉選材、制茶方法、配置比例或泡茶方法上都不同于大眾茶,一般由專人制作,價格比較昂貴。業內一位專家告訴筆者,在“三公消費”沒有得到規范的情況下,一些企業花大力氣將茶葉做成奢侈的“私房茶”,大量能制作成優質大眾茶的夏茶、秋茶無人采摘,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近年來,隨著黨中央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三公消費”得到了有效規范,“私房茶”的市場隨之萎縮,優質大眾茶的市場需求凸顯。從省情實際來看,綠色生態一直是江西茶葉最大的優勢、最核心的價值,發展優質大眾茶的基礎良好。去年,我省出臺了《關于推進全省茶葉品牌整合的實施意見》,提出要集中力量對全省茶葉品牌進行政策、資源、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持續扶持,積極探索品牌整合的新模式,力爭通過5年努力,打造1至3個全國茶葉知名品牌。與此同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也為江西優質大眾茶提供了精準匹配需求、擴大市場覆蓋率的良機。省內茶葉生產加工企業只有充分適應新形勢,才能把握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提倡多做大眾茶,是要求相關企業在根據市場需求擴大中高端市場的同時,瞄準優質大眾茶這一巨大的消費市場,把既有的夏茶、秋茶資源都充分利用起來,通過提高制茶技術、培育銷售載體來打造江西優質大眾茶的優勢品牌。
當然,在廣大消費者看來,價格低廉不能以質量低下為代價,大眾茶好喝不貴才是“王道”。因此,省內相關企業應瞄準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主打綠色生態牌,加快標準化生態茶園的建設,通過規范化種茶和精準化加工,生產物美價廉的大眾茶。要以發展工業的理念促進茶產業成長壯大,推廣“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建設大規模、集中度高的茶葉基地,實施大比例的機械化作業,并在產品包裝上“瘦身提質”,讓廣大消費者買得起、喝得好。這樣一來,江西優質大眾茶的品牌自然就能打響,我省就能盡快實現從茶葉生產大省到茶葉品牌強省的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