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飼料麥替代的話題很火,據媒體報道,今年新麥臨儲收購要求嚴格,制粉企業也對新麥的赤霉病、嘔吐毒素等衛生指標把控嚴格。今年安徽中南部、江蘇中南部地區新麥麥質量普遍較差,基本以飼料小麥為主。河南南部、湖北等地雨后麥部分出現萌動現象,也基本以銷飼料廠為主。
機構評估2016/2017年我國小麥飼用量約為750-800萬噸。目前部分地區質差小麥收購價在1000-1600元/噸,與玉米之間的差價讓飼料加工企業看到了機會,出現采購意愿。市場分析稱,新季飼料小麥替代玉米的現象或不可避免,但是后期空間存在風險,還需要把握住合適的出貨機會。
飼料麥的替代比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后期玉米的價格,短期內玉米市場貨源相對緊俏,是飼料麥的機會。但后期必定會迎來政策性玉米拍賣,制約玉米行情,因此經銷商應密切關注即將進行的臨儲拍賣節奏和價格,如果政策性優質玉米拍賣的價格強勢維持高位,飼料麥的機會或將延續到8月份的新玉米上市,若集中泄庫對糧食市場沖擊太大,那么后期飼料麥市場行情并不容樂觀。另外,今年質差小麥數量大增,也讓飼料市場充滿不確定因素。因此,經銷商還是要謹慎把握貿易機會,無論囤貨或快銷,時刻掌握市場動態,把握最佳出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