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筐筐紅紅的枸杞從園中運到地頭,等待過秤。“今年枸杞沒有受災,量大,已經收了500多公斤干果。”7月3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八十三團19連職工李明華邊給采摘枸杞的人發采摘費邊對筆者說。
該團地處中國枸杞之鄉精河縣,氣候獨特,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枸杞果實鮮紅、粒大飽滿、皮薄肉厚、含糖豐富、藥用價值高,頗受消費者青睞。近年來,該團退出棉花低產田種植優質枸杞,新增枸杞種植面積3000余畝。為使廣大職工盡快掌握枸杞種植管理要點,及早見效益,技術員通過分批分期召開枸杞病蟲害防治、修剪現場會,對各單位枸杞種植管理進行現場指導、并提供技術跟蹤服務,做到種植達到統一修剪模式、統一管理、統一施肥。
李明華和妻子吳靜在管好棉花地的同時,已經連續七年種植8畝枸杞,每年都有不菲的收入。原來他們和連隊其他職工一樣,在連隊種植棉花等作物,收入還不錯。但看見連隊有些職工種植枸杞,效益不錯,就試著自己種。第一年在承包的荒地里試種了5畝,沒想到都成活了。于是從第二年開始,逐年擴大在8畝荒地全部種成了枸杞。這兩年為提高枸杞產量,降低枸杞種植的成本,提高枸杞品質,增加枸杞種植收入,投資完成了枸杞滴灌設施。
“及時清除徒長枝和地中的雜草及余苗,可以減少樹體營養消耗,保證果枝獲得較多營養。對部分春枝進行摘心,培養第二、三次結果枝結果,同時多施農家肥,可增加枸杞的產量。”吳靜向筆者介紹說,做好枸杞夏季田間管理,對于改善樹體營養狀況和通風透光條件、減輕病蟲害的大量繁殖危害、提高枸杞夏果的產量和質量、增加收入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枸杞地里,頭戴草帽的采摘工坐在小板凳上,一株接一株地采摘著鮮紅飽滿的果實,不一會兒,她們腳下的小塑料桶里就裝滿了鮮嫩誘人的枸杞。紅燦燦的枸杞不僅鼓起了種植戶的“錢袋子”,也為連隊和地方村隊群眾拓寬了致富路子。來自精河縣芒鄉的村民告訴我們,他們家是以種植棉花為主的,現在正是打頂后的農閑期,利用農閑來到連隊采摘枸杞,收入不少,因為多年采摘枸杞,所以干起來比較得心應手。每公斤采摘費三元,一天能掙個一百八十元左右。來自連隊的采摘工說:“每年枸杞成熟季節,我們都來這里打零工,每天能摘80斤左右。”說話間,她和幾個同伴提著籃子又隱入了枸杞林中。
一畝園,十畝田。該團瞄準枸杞市場,加大枸杞田間管理力度,以無公害、顆粒大、糖分高、色澤艷、皮薄肉厚、藥用價值高等優點成為國內外客商的搶手貨,也為職工群眾增收致富開辟了新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