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炒茶 家家戶戶飄茶香
杭州是著名的茶葉之鄉,拔山村位于杭州市富陽區,是當地最大的茶葉種植基地,有茶園8000多畝,家家戶戶都以種茶為生。近年來,杭州市積極打造低碳城市樣本,推廣電排灌、電窯爐、電炊具等新型用電設備,推進節能減排,促進經濟社會綠色發展。
利用區政府電制茶設備推廣優惠補貼的政策,國網杭州市富陽區供電公司大力推廣電能替代項目,鼓勵茶農將原來的柴火炒茶改為電動炒茶。截至今年上半年,富陽地區共推出各類電能替代項目128個,預計全年可實現增售電量2.3億千瓦時。
“這幾年,我家總共購置了7臺電動炒茶機,改變了過去用柴火灶炒茶的模式。電動炒茶機炒茶又快又省力,人工成本降低了,茶葉的收益自然就高了。”馬銘泉介紹,秋茶的價格一般為每斤40元到60元,還不到春茶價格的1/10,但是炒茶工藝都是一樣的。“我們家有6畝茶園,過去用柴火灶炒秋茶,自己根本來不及炒,還得請人幫忙,扣掉人工費幾乎不賺錢。改用電動炒茶機后,只需要半天時間就能炒制完成。”
“電網”保障 茶農過上新日子
與傳統的柴火炒茶機相比,電動炒茶機更高效、清潔,同時對電壓穩定的要求更高。在炒制茶葉過程中,一旦電壓不穩,出現跳電、停電,一鍋子茶葉就“毀了”。從2005年開始,富陽區供電公司加大對拔山村的農網改造力度,投入數千萬元,為該村新增設兩條10千伏線路,并對所有高低壓線、入戶線進行更新加粗。
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拔山村的變壓器從過去的9臺、總容量不超過700千伏安,發展到22臺變壓器、總容量7500多千伏安,增長超10倍。拔山村村民用電的信心就更足了,從原來的2000畝茶園發展到如今的8000多畝,年收益近6000萬。
實現“以電代柴”后,炒茶的速度快了,村里的空氣質量好了,利用這個契機,許多茶農在農閑之余,做起了農家樂的生意,擺脫了過去單純“靠茶吃飯”的模式。如今,每到周末,絡繹不絕的游客為這個以茶為生的小村帶來了別樣的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