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連云區紫菜均采用人工持水泵噴水方式采苗,全區60000平方米的育苗面積需要至少300名工人,且勞動量極大。隨著近來年勞動力日益緊張、人工成本大幅度增長,原始性的紫菜采苗方式不斷地受到沖擊,迫使生產單位努力探索新技術、尋求新方式。
經過一線技術人員不斷摸索,去年開發了水車式采苗,這種采苗方式比原始人工方式先進,且掛苗更加均勻,卻仍然需要人工換水、重新配備水池及拆綁網簾,勞動量依然偏大。今年進入育苗生產前,高公島的紫菜廠便與山東一機械廠合作開發,研制出了全自動采苗方式--機器人采苗。此機器人構造簡單,并且可以利用現有的育苗水池固定、生產,且省時省電,還可以進行24小時持續工作,基本無需人工操作。實踐證明,采用機器人噴水采苗比人工操作采苗更加均勻、出苗率高。
因此,在人工成本不斷增長的總體形勢下,采用此新型技術采苗,可以大大節約企業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全區育苗企業有望在明年進行次新型優良采苗技術的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