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頒發的新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新增了一種地方性中藥材——“衢枳殼”。9月22日,《規范》宣傳貫徹暨“衢枳殼”推介會在常山縣召開。省內多家科研院所、醫療機構的專家參加會議。“衢枳殼”以常山胡柚的小青果為原料,經切片曬制而成,當地人稱之為胡柚片。雖然胡柚作為中藥材在民間使用已久,但由于其種植歷史不長,經典中醫藥書籍里均無記載,國家標準附錄也沒有收載,因此胡柚片一直沒有合法“身份”。胡柚片以“衢枳殼”為名列入《規范》,標志著其有了合法的藥用身份。“把疏果而來的胡柚青果曬制成胡柚片,賺來的錢可以說是‘白白’得到的。”該縣青石鎮九龍村村民李詹仙告訴記者,今夏,他家承包的3畝多胡柚林通過疏果獲得500公斤左右青果,每8公斤青果可曬制1公斤胡柚片,每公斤胡柚片收購價近30元,這樣,“白白”賺了1800多元。如今,常山縣像李詹仙這樣的胡柚種植戶不在少數。今年至目前,全縣生產胡柚片3500噸,助農增收超過1.2億元。
目前,常山縣正在研究出臺“衢枳殼”生產管理指導意見、栽培管理技術標準等,同時,利用“衢枳殼”藥用價值和產地優勢,與制藥行業的一些大企業接洽,吸引藥企投資開發生產。計劃在3內實現年生產銷售“衢枳殼”1萬噸,新增產值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