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種植了紅柳大蕓,價格最好的時候,一年收入有15萬元。”于田縣阿熱勒鄉拜什托格拉克村村民買買提明·阿不都卡迪爾說。
買買提明·阿不都卡迪爾今年60歲,家里有7口人。2014年以前,他家以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一年種植的糧食僅夠全家吃飽肚子。
近年來,于田縣在有效解決了大蕓的接種難題后,調整種植結構,擴大紅柳大蕓的種植面積,培訓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農牧民群眾,為農牧民免費發放優質紅柳大蕓種子,進行紅柳大蕓大規模高產穩產技術推廣。全縣接種大蕓面積15.4萬畝,帶動了農牧民群眾增收。
于田縣紅柳大蕓主要集中在阿熱勒鄉、達里亞博依鄉、奧依托格拉克鄉等淺沙丘地帶。種植紅柳大蕓成為調整產業結構后農民主要收入來源。紅柳大蕓的大面積種植,也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起到了防沙治沙作用。
買買提明·阿不都卡迪爾是產業結構調整的獲益者之一。他說:“自從村里農民開始種植紅柳大蕓后,周圍植被增多,渠水里的沙子明顯減少。我們家的收入也比種植小麥的時候增加了很多,有了經濟來源,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