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橫縣那陽鎮周揚村,一壟壟綠油油的茶樹布滿山丘,種植茶葉是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村民都說,要是沒有村干部蘇士堯的長期堅持,也許茶葉種植在周揚村早就荒廢了。蘇士堯的十年堅持與創新,讓該村茶葉產業從品種選取、種植、管理、采摘、加工到銷售形成一條龍服務,保證了該村茶葉種植發展,讓大部分村民有了穩定收入,全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因茶葉種植不斷減少。
守護種茶十年
近日記者來到蘇士堯的茶園,看到工人們正在忙碌地采摘秋季最后一批茶葉,接下來茶樹就要進入冬眠期。這時茶人是不是就可以休息了?蘇士堯卻說:“茶樹進入冬眠期,采茶工人可以休息了。但是我不能休息,接下來還要為茶葉品種的更新做很多工作。”
蘇士堯與妻子長期住在茶園旁邊的一間水泥磚房子里。蘇士堯說:“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回縣城的新房住了。妻子也很有意見!但是要實現對茶葉的有效管理,不與茶葉為伴不行啊!”蘇士堯已經有19年種植茶葉的經歷,自己經營茶園也10年有余,蘇士堯在周揚村的茶葉種植面積已達到200多畝。他在山東青島還有茶園100多畝,在海南省熱東縣有茶園300多畝,不僅自己種植茶葉,還經手收購、加工、銷售環節,保證村民種植的茶葉不愁銷路。
帶領農戶致富
在蘇士堯的精心管理下,他的茶園成為村示范基地,目前村民種植茶葉已發展到2000多畝,周揚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茶,原來荒廢的丘陵山地成為“寶地”,茶葉種植也成為當地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
蘇士堯介紹說,一畝茶園一年可以給農戶帶來2500元以上的收入,如果茶葉品種選得好收入會更高。現在村里種植的茶多數是老品種,市場反應不是很好。這也是他目前要解決的問題。
種植管理是關鍵問題。目前,蘇士堯與部分茶葉種植戶協商,讓他代管,實現規模種植與統一管理。這樣不僅解放了勞動力,茶樹還可以得到更為科學的管理。為此,他與村委商議后,專門成立了橫縣小康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讓茶農參與到合作社中,共同發展茶葉種植,合作社代管茶農們的茶樹。目前,蘇士堯的茶園已接納周揚村10多戶貧困戶村民轉移就業,從周邊村來的貧困戶也有好幾戶。
品種更新助脫貧
要實現茶農增收,蘇士堯要解決的另一個難題就是更新茶葉品種。品種更新要先實驗種植,蘇士堯是當地茶葉種植帶頭人,實驗種植的擔子就落到他身上。蘇士堯說,以前在更新品種的時候,由他自己培育、實驗,耗時、費力還費錢。現在他改變了方法,通過互聯網與同行進行資源共享,直接從外地購買技術成熟、市場反應好的茶葉品種回來實驗種植。成功后根據茶農的需求再批量購買,分發給需要的茶農。
茶葉品種更新了,茶葉品質也得到提升。目前,周揚村還有100戶貧困戶,在蘇士堯的茶園轉移就業解決了部分貧困戶的脫貧問題。隨著種植茶葉的收入進一步提高,將給更多的茶農和貧困戶帶來更高的收入,從根本上解決茶農的增收與貧困戶脫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