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更要搞好生豬疾病預防……”2月2日上午, 江華瑤族自治縣河路口鎮尖山村50多名村民擠在村民活動室,聽村里生豬養殖大戶陳子貴講生豬疾病預防課。一位村民說:“他講自己的親身經歷,生動、易懂,針對性強。”
在村民們口中,陳子貴還有一個稱呼“礦老板”。多年前,陳子貴與人合伙開過礦。后來,他想到豬肉天天有人吃、市場廣闊,而且養殖周期不長,便想改行養豬。沒想到,不少人給他“潑冷水”:養豬辛苦,疾病防疫風險大,你這個“礦老板”做得來嗎?陳子貴的倔勁上來了:事在人為,不會養不可以學嗎?
2007年,陳子貴租地1000多平方米建豬舍,購回56頭豬仔,開始創新業。他每天給豬喂食、清理豬糞,忙到晚上11時多。
然而不久,陳子貴交了一筆“昂貴的學費”。2008年春天,他養的生豬突發疾病。他每天給豬喂中藥、打針,還把床鋪搬到豬圈旁住下。生豬病情得到控制,但還是病死20多頭。
有了這次教訓,陳子貴四處參加生豬科學養殖培訓班,主動向其他養豬戶學習。
3年前,廣東溫氏養殖集團進駐江華,不少人持觀望態度。陳子貴果斷以“公司+農戶”方式加入溫氏養殖集團,由公司提供豬仔、技術、回收成品豬,他年出欄生豬1.5萬多頭。陳子貴還建起120立方米沼氣池,用沼液種植200多畝臍橙、玫瑰香柑,年收入突破100萬元。
富起來的陳子貴,義務幫助村民們發家致富。前年,貧困戶張積德找不到脫貧致富門路,陳子貴找上門,與他促膝交談,建議他養豬,并給他擔保,幫他貸款解決資金問題。現在,張積德年出欄生豬2500頭,走上了致富路。
去年初,村民李斌帶著僅有的8000元積蓄,找到陳子貴,說想養豬。陳子貴聽后,借給他建豬舍的資金,還給他提供豬仔等。去年,李斌出欄生豬1600頭,純收入近20萬元。
在陳子貴帶領下,尖山村48戶村民發展生豬養殖,都建了沼氣池。全村年出欄生豬5萬頭。并采取“沼+果”模式,全村種植玫瑰香柑等8000多畝,畝均年收入1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