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陽光明媚,慈利縣高峰土家族鄉雪蓮村13組的胡昌漢拎著王錦蛇,輕車熟路地給大家介紹養蛇技術要領。講解完畢,他又輕輕地將蛇放歸蛇舍,一氣呵成的連貫動作顯得如此嫻熟。
在養蛇領域,今年50歲的胡昌漢可說是個遠近聞名的“老師傅”。他是如何走上養蛇之路的,又有哪些奇特的經歷呢?
胡昌漢養蛇的念頭源于偶然的一次聚餐。2010年的一天,在張家界嘗到了一道味道鮮美的靚湯。后來經打聽才知道這道價格不菲的“龍鳳湯”,其原材料就是蛇肉和雞肉。聚餐結束后,以前在山里捉過蛇的胡昌漢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他了解到,盡管蛇肉可說是天價出售,但目前市場仍然供不應求。自此,養蛇創業這個念頭開始在胡昌漢腦海中萌生。回到家鄉,他毅然決定不再從事傳統種植業,一門心思養蛇。
養蛇之初,他邊摸索邊實踐,也是吃盡了苦頭。起初他選擇的是無毒的王錦蛇,被蛇咬那是家常便飯。風里來,雨里去,起早貪黑,他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投到了蛇場的工作中。一次次被咬,使他對蛇的習性漸漸了如指掌,也積累了豐富的養殖技術。可由于缺乏資金,胡昌漢的養蛇場還處于小打小鬧階段,每年僅出欄成品蛇200多條,純利潤不超過10000元。
2015年初,該村被列為省吉祥人壽保險公司精準扶貧點村,胡昌漢一家被確定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幫扶組責任人楊拔萃聽說他有養蛇的專長和技術,多方奔走聯系,幫他爭取到10萬元的貼息貸款,又幫他聯系到一家上規模的蛇場學習養蛇技術。有了10萬元啟動資金,加上自己多年的積蓄,胡昌漢決定成立慈利縣青龍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有興趣的農戶加入進來,擴大養殖規模。懷揣著致富夢想,胡昌漢購進了500條王錦幼蛇和1000個蛇蛋,信心滿滿地開始創業。
合作社成立后,胡昌漢又四處籌集資金30多萬元,并把老婆兒子也帶進來,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很快蛇場的蛇增長到了2000多條,這讓他倍感欣喜。
在青龍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胡昌漢如數家珍地“炫耀”起他的寶貝們:一間間封閉式的小房間,下面鋪滿濕潤的細沙,上面的木板用紅磚隔開。一條條蛇懶洋洋地慢慢游動,木板上、細沙上有一些給蛇準備的雞肉、鵪鶉肉。“封閉式房間是為了防止蛇逃走,鋪設細沙有利于蛇的防暑,用燈光替代陽光。”胡昌漢邊熟練地抓蛇,邊給我們答疑。
養蛇既苦又累,還必須上心思。胡昌漢說,蛇很愛干凈,環境臟了特容易發病。過了冬眠期,每隔一星期就要給它們洗一次澡。胡昌漢扳起指頭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幼蛇買回來每斤20元,出欄后一般每斤60元,年底賣價可達到每斤80元,再加上蛇皮每條5元,一年下來2000多條蛇純收入至少可達15萬元。去年年底,胡昌漢初次嘗到了規模養殖的甜頭。
聽說胡昌漢的養蛇專業合作社發展得很好,附近一些想養蛇的朋友紛紛前來“取經”,胡昌漢總是不厭其煩地把自己苦心積累的養殖經驗和治療蛇病的技術熱心相傳。在胡昌漢的帶動下,周邊的養蛇業發展得如火如荼,一條以青龍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為強大后盾的“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正在十里八村急速升溫……
合作社成立兩年來,對于加入合作社的養殖戶,胡昌漢全程負責技術維護和跟蹤服務,“從提供種苗、種蛇,到回收商品蛇、蛇產品深加工等,致力打造規范化、規模化的蛇類養殖產業基地。我還想籌集更多資金,繼續擴建蛇場,然后再建個生態蛇園,實現觀光就餐娛樂一條龍服務。”談及未來,胡昌漢面帶微笑,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