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來種茶收入只有1萬多元,茶葉價錢賣得高,還得看質量,我現在種的是有機茶,如今每年僅鮮葉收入達2萬多元,去年我順利脫貧了。”湖南省石門縣壺瓶山鎮李坪村五保戶康祖兵高興地說。正是農業部門增強“從茶園到茶杯”的全產業鏈質量監管,康祖兵等茶農的銷路得以拓寬。隨著“五一期間”石門縣第十五屆茶文化活動在長沙舉行,今年石門生產的4000多噸春茶已銷售3000多噸。
按照農業部《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方案》和“一控兩減三基本”的要求,石門縣加快推進有機茶生產,全縣16萬畝生態茶園中有機轉換茶園4.5萬畝,連續三年被認定為國家綠色食品原料基地縣、出口茶葉質量安全示范區。
為嚴把茶葉生產質量關,石門縣出臺政策:茶農每轉換50畝有機茶園無償提供一臺頻振殺蟲燈、認證一畝獎勵20元;建好質量安全“緊箍咒”,規范茶區農資經營,禁止違禁農業投入品使用;建立自檢、抽檢、監檢體系及茶葉質量可追溯體系,推行企業“QS”認證;全縣統一推行茶樹綠色綜合防控技術,縣鄉二級同步開展病蟲觀測、科學預報,力促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術措施升級。